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

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

ID:42018308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6

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_第1页
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_第2页
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_第3页
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_第4页
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新闻失实的新动向及其治理自从《纸做的包子》这一虚假新闻被揭露以来,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打假的热潮,违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铁律的教训,让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有了深刻的认识•应该说,像《纸做的包子》这种完全虚构,导演的假新闻,己经走到了新闻失实的极端,是非常恶劣的故意失实行径,这种情况并不是很普遍.但从无意失实走到蓄意泡制,从事实失察走到虚构导演,在这几年新闻界不重视真实性教育状况之下,有其发展的必然性.特别是近儿年,新闻失实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动向,必须引起新闻界的高度重视.首

2、先是策划失实•近年来,新闻策划成为一个热门的词汇•在这里,所谓的新闻策划,能够策划的只能是新闻报道或者新闻报道活动的形式,而不是新闻事实•但确实在不少报道或活动策划过程中,新闻事实成了随意摆布的材料,新闻报道活动成了熟人圈子的”自娱自乐”.譬如说,街头随机的调查性采访,不是真正走上街道,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而是找几个熟人,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台词”展开问答,这样的采访就离真实较远.这也就是所谓的”设托”.应该说,较为大型的新闻宣传活动,为了增强场而的可控度,事先联系好参与的嘉宾,或现场参与,或通过

3、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和BBS进行提问,评论,也是真实的•但笔者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一次活动却不是这样.2007年8月,某频道承办了省政府组织的一次农技方面的现场咨询电视直播活动,各地都设立了分会场组织涉农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收看•活动开始后,主持人提到笔者所在地有一位养猪大户就母猪养@殖的政府贴补政策问题,通过农民信箱提出了问题,然后主持人就请省农业厅厅长作了详尽的回答.看到这一场景之后,笔者与记者商量最好能够采访到这位提问的养猪农户•但一问在现场收看的市畜牧兽医站领导,他说印象中全市500多户养猪

4、大户名单中似乎并没有这个名字,再请站里的同志协助查找,也还是没有结果•后來我们想起,农民信箱都是实名注册的,就又请也在现场收看的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领导联系查找,找到了这一农户所在的镇和村,记者们非常兴奋,马上前往采访•结果找到这--农户之后,去卩乂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位农户说他根本不知道这么一回事,并且说,他是养鸭的,干吗要问养猪的问题呢?但活动中提到的名字和所在地都是对得上号的,只能说,策划人策划的时候顺手从农民信箱的注册名单中随便找了个名字,把这个问题安在了他的头上,只是他意想不到的是,

5、会有人这么认真,会真的去寻找这个人.近年来,新闻失实的新动向还有就是语境失实•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考虑前后话语上下文的连贯性,随意剪辑,随意摘取片言只语使用.尤其是广播电视同期声采访的任意剪辑使用•二是不考虑采访对象当时说话的情境和气氛,使用采访对象的一些话语.2007年7月2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千旭明向新闻界介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关情况时谈到:网上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有个很着名的言论叫”媒体无知论”.本人惊讶,乃看原文:”对于包括资助困难学生这样大的国家政策,媒体不去积极宣传,

6、说吴牛华浅了是无知,说深了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原來如此,相信有逻辑感的人,都不会得出这就是”媒体无知论”的•如此”无知”之论在网络及各种传媒上横行数H,招致一堆口水与”板砖”之后,被更热闹的新闻和评论所替代,少有人细究此”无知论”的前因后果,表达语境•媒体挑了自己认为有用的话说,评论者找自己有用的论句论述,公众也就自觉接受不完整的信息•”媒体无知论”就如此这般地”无知”下去了•王旭明表明观点认为:查阅发言者原话和一些媒体的报道,时常会发现断章取义.媒体选择最吸引眼球的点没错,这是新闻规律.可述

7、有一条新闻铁律,就是真实.起码,得告诉读者某句话的前后语境,讣他们自己做分析判断吧.确实,采访话语的过份剪辑,甚至摘取片言只语使用,是对采访对彖的极不尊重,也是造成语境失实的首要原因•这里顺便再说一个对采访对象不尊重的现象,就是有的台的记者,他觉得内容够了,采访对象话述没有说完,就开始收话筒,使得采访对象非常尴尬,相信这位采访对象下次再有媒体希望采访他时,他会一口拒绝•也许有的记者会说,当前新闻采访时效竞争十分激烈,记者采访也要追求高效,但这样的高效,造成的后果却是报道失实的可能和媒体整体缺乏礼

8、貌的不良形象.第三,读报,转录播出对失实新闻的接力传递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一些读报,搜索性新闻节目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专门搜罗,摘录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这些新闻内容,如果来源可在新闻业界和学术界,”偷拍”,”暗访T隐性采访”等已是个老掉牙的旧话题,赞成者有Z,反对者也不乏其人•但是今年7月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皆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采用”偷拍”方式炮制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则着实为”偷拍”再一次亮起了”红灯”•在这一事件中,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面前打了折扣,媒体自身形象遭到了极大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