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

《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

ID:42038734

大小:40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6

《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_第1页
《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_第2页
《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_第3页
《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_第4页
《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期经济成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長期經濟成長15工業革命前的經濟發展(一)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假設經濟社會只有一種產出Y,它是經由下列生產函數Y=f(L,K,A,N)所生產出來的。L代表勞動投入量、K代表資本投入量、A代表生產技術、N代表制度。在人類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L、K、A與N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12,000年前的產食革命(foodproductionrevolution),使人類由採集改為耕種、由獵取逐漸改為圈養。因為基地是固定的,所以產食革命後人類逐漸開始定居,交換與分工也逐漸出現。到了大約5,000~6,000年前,城市逐漸形成。基礎經濟學Chapter15長期經濟成長2工業革命前

2、的經濟發展(二)在城市出現之後,交換日漸頻繁,分工也日趨細微,專業經濟(economyofspecialization)乃逐漸出現。經濟社會至此進入了第二個紀元,我們稱它為農業發展紀元。在農業發展紀元中,資本雖有累積,但是無法持續。在這個生長紀元扮演關鍵角色的是勞動力(或人口)。馬爾撒斯(T.Malthus,1766--1834)的人口論,就是在分析農業發展紀元裡人口與產出的互動關係,他的人口論可以視為最古老的經濟成長理論基礎經濟學Chapter15長期經濟成長3馬爾撒斯的經濟成長論(一)馬爾撒斯的模型是由下列兩條方程式所構成:上式中,w是工資水準、K為資本、A為技術、N

3、為制度,假設均為固定,分別以與表示,生產函數中只有L會起落變動。g是生產函數中L要素的邊際生產力。(21.2)式的意義是:在農業發展紀元中,工資水準是由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所決定的;(21.3)式以h函數刻劃人口(勞動力)成長率(△L/L)的變化。基礎經濟學Chapter15長期經濟成長4馬爾撒斯的經濟成長論(二)馬爾撒斯的假設是:工資(或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是勞動量的遞減函數,表示g函數隨L增加而遞減人口繁殖率是工資的遞增函數,表示h函數隨w增加而遞增第一個假設其實是勞動投入的報酬遞減法則,而第二個假設則刻劃出自然生育率隨營養、生活條件起伏的事實。將這兩個函數假設結合,可以得

4、出馬爾撒斯的主要結論。基礎經濟學Chapter15長期經濟成長5馬爾撒斯的經濟成長論(三)圖15.2的上半刻劃人口成長函數,下半則刻劃工資決定方程式。當經濟社會的人口數是L0,則其對應的工資為w0。此時人口成長率是0,故人口數量會維持在L0。當社會上人口數量為L1,依報酬遞減法則,均衡工資會比w0低。低工資,導致每人營養不足,故死亡率提高且生育率下降,人口成長遂會下降。在圖中我們以箭頭表示a點會往c移動。同理,若社會上人口數量為L2,則均衡工資高於w0。較好的生活環境造成人口的正成長,在圖中我們以箭頭表示b點會往c點移動。圖15.2馬爾撒斯的經濟成長理論w0W=g(L)w

5、20LL3L1aL2bwww1L0cw0W=g(L)w20LL3L1aL2bwww1L0c基礎經濟學Chapter15長期經濟成長6馬爾撒斯的經濟成長論(四)在馬爾撒斯的模型中,只有L0的人口數量可能是均衡數量,此時的均衡工資率為w0。模型中只有人口是內生的,其他變數都是外生的。假設某項外生事故使得勞動的邊際生產力上升,此時g(L)曲線會往右上方移,但由於h函數並沒有改變,由圖15.2可知,這時新的均衡人口數增加為L3,但均衡工資仍然是w0。基於這樣的結論,有人遂以黯淡的科學(dismalscience)去形容馬爾撒斯時代的經濟學。圖15.2馬爾撒斯的經濟成長理論0LL3

6、ww0cL0W=g(L)0LL3ww0cL0W=g(L)基礎經濟學Chapter15長期經濟成長7工業紀元的經濟成長理論(一)在工業革命之後,機器設備K扮演的角色急速躍昇。人們開始專注於某些其他的生產活動。工業革命不僅提升了產品生產的技術,也提升了醫療、公衛、藥學等方面的知識。自18世紀末,歐美等先進國家的死亡率開始明顯下降,又以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尤其明顯。隨著嬰兒死亡率的下降以及避孕知識與方法日漸普及之後,歐美先進國家的出生率也開始下降。這種死亡率先下降隨後出生率接著下降的現象,稱之為人口轉型(demographictransition)。在人口轉型之後,人口的成長率顯然

7、成為人類的控制變數。馬爾撒斯人口論似乎已經無法掌握工業革命後的客觀事實。基礎經濟學Chapter15長期經濟成長8工業紀元的經濟成長理論(二)由於人口在經濟成長中的角色退化、資本累積在生產過程中的角色躍昇,因此在工業革命後,經濟成長的關鍵變數就由勞動轉變為資本。經濟學家將梭羅的理論稱為新古典成長理論(neoclassicalgrowththeory)。工業革命之後的經濟發展的成長特色包括以下:每人國民所得持續成長。每人所使用資本量持續成長。資本與總產出的比值大致是固定的。國民所得中勞動與資本分得的份額大致是固定的。每人國民所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