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ID:42050114

大小:205.5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7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的形状》学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第一课时)执教日期()月()日星期()三维目标科学概念:地球是球形的;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地球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1.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资源地球仪、用火柴梗做桅杆的玩具小船、《探索宇宙》光盘资料、相关图片。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

2、一、谈话导入学生说说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你们每天生活在广袤的大地上,有没有想过地球的形状呢?你怎么知道的?二、学习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1.学生自主提出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疑问。2.学生自学书P14-15页的内容,并完成自学记录表。1・谈话:人类肉眼所及,只能看到陆地或海洋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在很早时候,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关于这,同学们觉得好奇吗?有什么想问的?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的形状”,请同学们自学书P14-I5页的内容,并完成自学记录表。吋问人物地球形状证据古印度古中国东汉古希

3、腊近代⑸9年3.讨论与反馈小组成员用实验法、讲解法上台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4.学生交流与展示5.学生一起做模拟实验:进港的帆船。6.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彖谈自己的体会。7.阅读《科学探究》第11页上的“麦哲伦和他的环球航行”资料,学生讲述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小片段。3.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请小组来汇报,可以用上老师讲台上的地球仪、有桅杆的玩具小船;麦哲伦的头像图片、麦哲伦的船队图片等。4.你对他们的介绍满意吗?有补充说明的吗?5.请各个小组一起来做一做“进港的帆船”,并根据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6.学生阅读《科学探究》上的“麦

4、哲伦和他的环球航行”,并选择片段讲述。三、本课小结1.学生讲述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学生谈谈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程的学习后自己的收获。1.通过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程的研究和学习,现在你对地球的形状有什么认识?2.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请谈谈你的想法或者收获?四、课外拓展想出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其他办法。五、作业设计完成《科学探究》中的“智能联网”中的“选择题”。《地球的形状》学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执教口期()月()日星期()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大小。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地球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大小的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

5、观: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大小教学资源《探索宇宙》光盘资料学稈设讣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课堂检测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地球学生回忆说说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程。的形状,谁来说说人们对地球形二、观看录像,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观看录像。2.填写学习记录表:事件吋间国家人物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3.交流与讨论状的研究经过了哪些历稈?1.谈话: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终于可以冲出地球,飞向宇'山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然后填写学习记录表《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2.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1)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2)这些“第一”

6、中带给学生什么启发,什么感想。(1)小组派代表到视频仪上展示学习记录表。(2)学生交流、畅谈感想:这些“第一”带来的启示、感想。三、认识地球的大小1.用PPT向学生介绍地球赤道1.了解地球赤道周长、赤道半径和地球表面周长、赤道半径和地球表面积。积的相关数据。2.根据这些数据同学们能想象2.计算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出地球的大小吗?我们中国的3.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认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算识地球的大小。一算,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4一丹Lib丁占/'/I-FP111HiPrl6^!壬-尹地面积?4.学生仕地琢仪上找山中国时位

7、萱,宥宥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3.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来认识地球的大小。5.学生尝试归纳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通过地球仪,了解中国在地球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仪上的人小。5.小结与概括: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四、拓展活动指导学生计算:如果人以每小吋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如果人以每小吋4千米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绕赤道一周后,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年龄该有多大?有多大?(答案:在原来年龄上增加3岁多-些)五、作业设计学牛完成课时作业。完成《科学探究》中的“智能联网”中的“填空题”和“课

8、外拓展”。《地球的表面》学案设计教学内容六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地球的表面》执教()月()日日期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