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

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

ID:42054590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7

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_第1页
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_第2页
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_第3页
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_第4页
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汉互译中词汇转喻的通达研究乔新刚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回顾转喻和转喻认知机制,简要分析常规化词汇转喻和基于偶然性形成的非常规化词汇转喻,提出非常规转喻情形下词汇实现语义通达机制之一是替换翻译。通过分析典型语料,探讨认知转喻理论视角下词汇替换翻译不同表现形式,包括上义词与下义词相互转指、局部与整体相互转指、局部之间相互转指等,认为译者和英语学习者在进行翻译或外语学习时,应在大脑中建构认知转喻模型,运用替换翻译方法,以减少词汇转喻理解障碍。关键词:英汉互译;词汇转喻;认知范畴模型;语义通达;作者简介:乔新刚(1979—),男,河南灵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2、与实践、认知语言。收稿日期:2017-07-06StudyontheSemanticAccesstoLexicalMetonymyinEnglishandChineseTranslationQIAOXin-gang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Abstract:Reviewmctonymyandthecognitivcmechanismofmctonymy,brieflyanalyzcconvcntionallexicalmetonymyandunconventionallexicalmetonymybasedoncontingence

3、,andproposesthatoneofthemechanismswhichassiststorealizesemanticaccessissubstitutionaltranslationinthecaseofunconventionalmetonymy.Andthenbyanalyzingthetypicaldata,discussesthedifferentmethodsoflexicalsubstitutionaltransl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metonymytheory,suchasthesubstitutio

4、nbetwocnhypernymemdhyponym,thesubstitutionbetwocnholonymandmeronym,andthesubstitutionamongmeronyms.Itholdsthat,whendoingtranslationorlearningaforeignLanguage,translatorsorlearnersshouldconstructcognitivemetonymicmodelsintheirminds,andmakeuseofsubstitutionaltranslationmethodtoreducethebarr

5、iertoaccessthemeaningoflexicalmetonymy.Keyword:English-Chinesetransittion;Lexicalmetonymy;Cognitivecategorymodel;Semanticaccess;Received:2017-07-06o引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真实语境中的转喻和隐喻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包括二者的本质、分类、差异以及与语篇的关系等,认为转喻和隐喻均为人类认知的基木模式,但对通过这两种认知机制而形成的转喻或隐喻词汇的语义通达机制研究较少。所谓语义通达机制,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看到某个英语单词或

6、汉语词汇时是如何通晓其义的。在翻译和外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某些看似熟悉却一时难以通晓其义的词汇,换言之,经常出现一词多义情形。一词多义起源于不同认知域以及同一认知域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此处所提及的“同一认知域中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即为转喻,而“不同认知域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即为隐喻。可以说,隐喻和转喻思维是词义引申的两个重要手段。词义引申的类型包括:词义扩展、词义缩小、词义扬升、词义贬降和词义转移等。因此,英语学习者和译者应培养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学习和翻译时,对于词汇转喻可通过释义、增补、替换等方式,实现语义通达。限于篇幅,木文将在探讨转喻及转喻机制的基础之

7、上。通过例证着重分析在英汉互译屮词汇转喻替换翻译的语义通达机制。1转喻与转喻认知机制国内外的语言学家认为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思维方式,但对于转喻的本质及其内部运作机制还存在较大分歧。Langacker把转喻看作一种认知参照点现象,认为转喻是一个概念实体(或参照点)为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的理解搭起的一座心理桥梁[1]。Croft则用认知域矩阵(domainmatrix)來定义转喻,认为转喻涉及一个认知域矩阵中的一个主要认知域(primarydomain)和一个次要认知域(secondarydomain),而转喻的功能就是使在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