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ID:42062750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7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_第4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宜高中12-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缱绻(qiǎnquǎn)赊账(shē)钳制(gān)通衢(qú)大道B.羁縻(jīmí)愧怍(zuò)逡巡(qūn)昙花一现(tán)C.邂逅(xièhòu)苗裔(yì)趿拉(tā)销声匿迹(nì)D.溷藩(hùnfān)鯫生(zōu)翌日(yì)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分)A.万水奔腾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像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个粉碎。B.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

2、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C.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令人扼腕,一个月后,山东烟台“最美女孩”车流中勇救伤者的事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D.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只存在二十多年,它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仅是昙花一现,早已被历史所淘汰,但是意识流手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B.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3、C.面对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翘首期盼,如何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不仅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D.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简单8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D.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披:掀开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秋豪不敢有所近B.共其乏困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D.秦伯说,与郑人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4、是(2分)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A.吾得兄事之      B.赵王鼓瑟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D.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A.钩党之捕遍于天下B.是寡人之过也C.虽董之以严刑D.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8.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拿来主义》一文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B.《老王》一文叙述了作者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

5、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C.《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D.《五人墓碑记》一文记述和颂扬了无锡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8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

6、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又尝诣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初,荔母随荔入

7、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中,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生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吾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