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血管疾病

ID:42064469

大小:242.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9-07

急性脑血管疾病_第1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_第2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_第3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_第4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脑血管病酉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胡雪霜学习内容.概述.分类.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原则.脑水肿与甘露醇.护理措施概述一、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受损而导致脑部损害的一组疾病,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分类1.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较多见,约占脑血管病人的70%~80%。2.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于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病因及危险因素1、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2、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

2、脉硬化、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3、危险因素高年龄、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缺钙)、精神紧张、酗酒、吸烟等。临床特征(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突然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多在24h以内完全恢复,而且在ct等影像学上无表现,但可有反复的发作。2.颈动脉系统的缺血发作以对侧肢体发作性轻度瘫痪最常见。3.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发作有时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共剂失调。4.未经治疗的短暂性闹缺血发作者1/3以后可发展为脑梗死,1/3继续反复发作,还有1/3可自行缓解。(二)脑血栓形成1、多见于50岁以上原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3、。2、多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晨起后被发现。3、多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一般无明显改变。4、定位症状视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而定。(三)脑栓塞1.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经颈动脉或椎动脉进入颅内,阻塞脑部血管引起的脑功能障碍。2.栓子来源以心源性最常见,栓塞多见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3.由于栓子突然堵塞动脉,故起病急骤,且可多发。4.体检多见肢体偏瘫,常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和心房颤动等体征。5.红色梗死较为常见。(四)脑出血1.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少数在脑干和小脑,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出血为常见。2.根据破裂血管的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起病时血压明显增高,常见头

4、痛、呕吐,伴脑局部病变的表现。(1).基底节区出血:常见肢体偏瘫、偏身g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征”。(2).脑叶出血(3).桥脑中央区出血:深昏迷、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高热。(4).小脑出血:轻者表现为眩晕、呕吐、枕部头痛、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无肢体瘫痪,重者因血液破入第四脑室而迅速昏迷,常因枕骨大孔疝而死亡。(5).脑室出血:一过性昏迷和脑膜刺激征,出血量多者昏迷、呕吐、四肢松弛性瘫痪。(五)蛛网膜下腔出血1.蛛网膜下隙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隙。2.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血液病、脑动脉炎等。3.情绪激动、大量饮酒、重

5、体力劳动为诱因。治疗原则(一)急救措施1.无法区别是出血性或缺血性时应如下处理(1)保持安静、平卧(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心律、呼吸等(4)维持血压(5)加强护理,定时翻身、吸痰、保持大小便通畅,用脱水剂者应注意膀胱情况。(6)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如有头痛呕吐时应给予降颅内压处理。2.一旦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明确后,应分类处理。(二)短暂性脑缺血1、主要是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积极治疗。2、治疗的原则是防止血栓进展及减少脑梗死范围。(三)脑血栓形成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

6、2、溶栓治疗:发病6h内进行,常用尿激酶、链激酶等。3、调整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比患者病前稍高水平。4、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5、改善脑的血液供应。6、抗凝治疗:适用于进展型脑梗塞病人,高血压者禁用。7.手术治疗(四)脑栓塞1、除治疗脑部病变外,要同时治疗脑栓塞的原发疾病。2、脑部病变的治疗基本上与脑血栓形成相同。3、脑栓塞常为红色梗死,溶栓治疗应予慎重。(五)脑出血1、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2、积极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调控血压,改善血液循环。4、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5、手术治疗。6、注意事项:(1)应用高渗性利尿剂等脱水时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2)若无颅内压增高,血

7、压应调控在发病前原有的水平或150/90mmHg。(3)用调控胃酸药以避免应激性溃疡。(4)有感染、尿潴留、烦躁或抽搐等应对症处理。(六)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原则是制止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出血的原有和防止复发脑水肿与甘露醇(一)脑水肿的发生1、急性脑梗死(1)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缺血缺氧。(2)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氧进一步恶化。(3)颅内压增高是使临床症状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2、脑出血(1)颅内压增高的机制中血肿的占位效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