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

《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

ID:42066524

大小:261.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9-07

《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_第1页
《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_第2页
《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_第3页
《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_第4页
《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理论与欣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音乐理论与欣赏第二讲内容摘要一、音乐与音(一)音乐音乐总述音乐产生的年代音乐的起源(二)音1、乐音2、噪音3、音的属性(三)音乐的基本要素1、音程2、音阶3、调4、调式(四)音乐的本质特征二、作品欣赏1、《船工号子》2、《关山月》3、《祭孔乐舞》4、《阳关三叠》5、萨克斯《茉莉花》(一)音乐1、音乐总述:音乐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的艺术品种之一。从古到今,从地球的东部到西部,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一定有音乐。2、音乐产生年代:关于音乐产生年代,人们一直在讨论和研究,结论不一。(1)2000多年前《吕氏春秋.大乐

2、》记载: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究竟有多远,没具体说明);(2)考古发掘:在河南舞阳发现的“骨笛”距今8000多年,并且各开了七孔,可以吹奏七声音阶;(3)德国人发现了30000年前的骨制乐器;(4)另一种说法:音乐和语言同时产生,当远古人以呼喊发出信号进行交流的一刹那,不仅是语言的滥觞(lanshang),同时也是音乐的雏形。3、音乐的起源:1、生产劳动说:劳动创造人类及一切事物,音乐的产生也同样源于劳动。2、原始祭祀仪式说:源于祭祀活动时唱的祭歌。3、求爱择偶说:在后世收集的原始民歌中,多为咏唱男女爱情之作,“诗经”、“乐府”、“山

3、歌”等都离不开“情”字。总之,关于音乐的产生还有一些说法,但以上三种为常见,分别在其产生时期起过重要作用。(二)音:或者说“声音”,是一种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现象,物体振动在空气中形成音波,音波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使人感知为音,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音”。1、音的类别:(1)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周期性振动产生的音。如:二胡、小号、长笛、钢琴等。(2)噪音:是无规则、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音。如:波涛声、街道喧闹等。音乐中所用的音是以乐音为基础,但有时也会用到噪音(如锣、响板等打击乐器,主要是为了效果)。2、音的属性:(1)音高:由物体振动的频率

4、决定。(2)长度:由发音体振动延续的时间决定。(3)强度:即强弱,由振动幅度决定,以分贝作为衡量单位。(4)音色:以发音体的材料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决定。音乐的物质概念:由乐音并具备上述四种属性,将其组织化、序列化、结构化,让不同高低、长短、强弱和不同音色的“音”组织起来进行各种运动,于是就形成了音乐。(三)音乐的基本要素1、音程: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如1—2等2、音阶:由主音开始,由低到高至主音的高八度为止,排成的一列音。3、调:就是调式音阶的音高位置。4、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体系,并以某一音为中心,这个

5、体系叫调式。(四)音乐的本质特征:“听觉艺术”:专门凭靠人的耳朵感受的艺术。“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展现的,人一听到它就消失。“抽象表情艺术”:借助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以抒发情感见长。二、作品欣赏一、《船工号子》作词:廖云子农作曲:常苏民陶嘉舟演唱:李双江《船工号子》这首歌曲被金铁霖称为“中国男高音的光辉而精湛的典范和样版”,至今仍备受追捧。《船工号子》是峨嵋电影制片厂于1981年拍摄的《旅涡里的歌》的主题歌,是一部反映川江船工的坎坷经历的片子。欣赏:〈船工号子〉这首歌巧妙地把川江号子中表现各种情绪的号子连在了一起,表现了船工过险滩,

6、闯激流的英雄气概,全曲根据情绪、速度、节奏的变化,分五大段落。欣赏2、《关山月》(中国古代歌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之一,是当时一种曲牌格式,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背上奏唱的歌曲。该曲是唐代诗人李白依原曲填词而成。歌曲风格:古曲带有北方民歌的风味,旋律进行多用同音反复,显得平稳、深沉,在运用同音的基础上,又配以大起大落的连环句进行,既显示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较贴切地体现了原诗豪放气质和感怀的情调。主题思想:抒写了作者感怀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借以非议唐代统治者的穷兵黩(du)武,有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思。欣赏:1、范李彬演唱《关山月》2、

7、通俗演唱《关山月》3、洞箫独奏《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这一段子,可为箫之绝唱,可见苏轼是爱听箫的。道家的人也爱箫,因为它飘逸,儒者也爱箫,因为箫声正应“中庸”,是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古代,弹琴是一件雅事,一件有讲究的事。因为琴不止是供人弹奏的乐器,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典雅瑰丽的传统文化,寄寓着抚琴人的千种思

8、绪万般情怀。因此,古人对于弹琴一事极为珍重,手指挑弄,随之而动的不仅是琴弦,还有心弦。古人爱琴惜琴,以琴为友,以琴为师,以琴为主角,演绎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有为知音摔琴的俞伯牙,于是有了《流水》;有为佳人挑琴的司马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