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

ID:42066982

大小:111.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_第1页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_第2页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_第3页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_第4页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材分析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主要涉及国防、农业、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几个领域。国防科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原子能和火箭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在杂交水稻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和世界解决粮食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中国在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政府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航天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也迅速发展,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通过对新中国取得的各项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现代

2、化建设过程中,科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而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科技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要把学习过的生物学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历史材料学习等方式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仔细探究。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感知科技发展的脚步。既能独立学习探究,又能交流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感情,激发其对现代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中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课前准备◆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

3、、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教学过程导入:科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水平,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两弹一星两弹指的是什么?原子弹、氢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氢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从1959年决定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仅用了5年时间,尔后,只用了32个月的时间又成功爆发了一颗氢弹,其发展速度令全世界惊诧不已。而这是与研制原子弹

4、的中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那么,中国研制威力巨大的核武器的目的何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个声明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原子弹要具有战略攻击能力,还需要能运载导弹核武器的火箭和适合于导弹运载的小型核弹头。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这样,中国就拥有了导弹与核弹(也

5、就是原子弹、氢弹)相结合的可用于实战的战略核导弹,从而真正具有核打击能力。1.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氢弹:1967年6月17日;1966年10月27日,核导弹从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诞生,美国用了13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中国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核武器使用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中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之一,我们当初拥有核武器是为了和平,今天,我们加入《不扩散武器条约》仍然是为了和平,希望人类能正确运用科技所带来的进步,谋人类美好的未来。一星指的是什么?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举世震惊。中国政府对此也

6、非常重视,中国科学院将研制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度的科研重点任务。中国科学家组成“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到苏联考察,主要目的是考察卫星研制工作,结果等待了将近三个月,根本无法参观卫星研制部门及有关的地面试验设备。当时的科学家感到“靠天,靠地,靠不住!发展宇航科学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制造并成功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和返回式遥感卫星。请看教材P114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间分别是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遥感卫星。2.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遥感卫星“

7、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凝聚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文字阅读框: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下面请同学们看教材P115插图《正在田间研究水稻的袁隆平》。二、“东方魔稻”袁隆平的“东方魔稻”都在哪些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呢?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