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局解解剖

临床医学局解解剖

ID:42075676

大小:39.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7

临床医学局解解剖_第1页
临床医学局解解剖_第2页
临床医学局解解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局解解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翼点:位于颖窝卜•部,额骨、顶骨、颍骨、蝶骨四骨在此连接呈形,内有脑膜中动脉的额支和顶支经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发生骨折,若刺破动脉引起出血可形成硬膜外血肿。2.面肌分3层:浅层为面肌,中层为面侧区下颌支外侧的咬肌和频肌,深层为下颌支深侧的翼内肌、翼外肌。3.颅顶骨为扁骨,分为外板、板障、内板三层,内板较薄,承受张力小于外板,故颅骨外伤骨折多从内板开始,如外板为线性骨折内板则成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可朿U破脑膜血管和脑实质,板障是内、外板Z间的骨松质,内有板障管,板障管内有板障静脉走行,板障管在X线上呈裂纹状,应注意与骨折线相鉴别。4

2、.穿行腮腺的血管和神经:纵行一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颍浅静脉、耳颍神经,横行一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面神经分支,由浅入深依次为一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额神经。5.颅底:各骨质相差悬殊,由前向后依次增厚,颅前窝最薄,易伤及嗅神经引起脑脊液鼻漏、耳漏,颅后窝最厚不易骨折,一目骨折易伤及延髓危及生命。6.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颖骨岩部尖端,海绵窦为两层硬脑膜间的不规则腔隙,窦内有许多接地阻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除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血栓,窦的两侧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3、眼神经、上颌神经,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海绵窦发生病变时,出现“海绵窦综合征”,表现为上述神经麻痹和神经痛,结膜充血、眼睑和视神经盘水肿等症状。7•脑疝:颅内压增高推挤位于小脑幕切迹和枕骨大孔周围的海马沟回或小脑扁桃体,分别向两孔移位是相邻的脑组织、脑神经受挤压,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述可挤压邻近血管,阻碍脑脊液通路,使颅内压升高而危及生命。8.胸膜顶:由胸腔突出胸廓上口至颈根部,自胸锁关节至锁骨中内1/3交点Z间做一凸向上的弧线,弧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缘2-3cm外为胸膜顶的体表投影。9.颈动脉三角:构成一出胸锁乳突肌上

4、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后腹围成,浅层一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内侧一咽侧壁及筋膜,内容物一颈内静脉及属支、颈总动脉及分支、舌下神经及降支、迷走神经及分支,副神经、膈神经、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及下深淋巴结。10.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处管壁稍膨人处,为压力感受器。主动脉体: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由一米粒大小的扁平小体,为化学感受器(主感受H+渡)。11•前臂肌前群:共9块分4层一1层:肱橈肌、旋前圆肌、晓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2层:指浅屈肌,3层;拇长屈肌、指深屈肌,4层:旋前方肌。12.肩关节的构成

5、及结构特点:有肱骨头及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盘周边有盂唇加固,肩关节上、前、后方都有肩袖加固,关节囊薄而松弛,活动范圉大,稳定性差,肩关节脱位易从下壁脱出。(肩袖:关节囊的前壁、后壁、上壁出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与关节囊的纤维层相交织构成。)13•腋离:4壁1底1顶一顶:锁骨中1/3、第1肋、肩胛上缘构成。底:由皮肤、浅筋膜、腋筋膜组成,其中腋筋膜中央薄弱有皮神经、浅动脉、浅静脉、淋巴管穿过。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胸锁筋膜构成。外侧壁:肱骨关节沟、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构成。内

6、侧壁:由前锯肌及深面的上4肋及肋间肌。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及肩胛骨构成。(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人圆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二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二头肌长头,外侧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通过。)14.掌浅弓:尺动脉终支,晓动脉掌浅支。掌深弓:晓动脉终支。尺动脉掌深支。15.Nelaton线:侧卧位,腕关节屈曲90°-120°由坐骨结节至酩前上棘的连线,正常时该线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競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

7、于此线上方。16.Kaplan点:仰卧,两下肢并拢仲直,当两骼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时,由两侧大转子尖过两骼前上棘做延长线,正常时两线交丁脐或脐上,当锻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于脐下或健侧。17.大隐静脉走形:起于足背静脉弓一小腿内侧隐静脉伴行一股内侧礫后方入大腿内侧一股神经内侧皮支伴行一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一入股静脉。大隐静脉入股Z前收纳了5属支:旋骼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故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时,须分别结扎和切断齐加支,以防复发。18.梨状孔:梨状肌穿坐骨大孔时与坐骨大孔上下缘各

8、成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孑L、梨状肌卜孔。梨状肌上孔:臀上动静脉及神经。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臀下动静脉及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内动静脉。19.血管腔隙:前界: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耻骨肌筋膜、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