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

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

ID:42083492

大小:46.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_第1页
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_第2页
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_第3页
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_第4页
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观察手足口病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92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观察与护理。结果:92例手足口病主要为1〜7岁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春末夏初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本病治愈率高。结论:有效的治疗护理和积极的预防至关重要。关键词:临床观察;手足口病;护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皮疹、疼痛、溃疡为典型表现,重者可并发无菌

2、性脑膜炎、心肌炎、心力衰竭以及肺水肿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感染科自2008年3月〜2009年2月共诊治92例手足口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的手足口病患者92例,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8个月〜22岁,平均3.8岁。其中47例为幼托儿童,35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所有患者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2临床观察毕业论文

3、1.2.1流行特征:①年龄分布:不足1周岁者4例,1〜3岁者43例,3.1〜7岁者39例,7.1〜14岁者5例,大于14岁者1例;②发病时间分布:5月份发病8例,6月份发病21例,7月份发病23例,8月份发病19例,9月份发病13例,10月份发病5例,11月份发病2例,12月份发病1例;③发患者群分布:男53例,女39例;散居儿童38例,幼托儿童51例,学生3例。1.2.2临床表现:①起病急,有发热、手掌或脚掌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疱疹疼痛明显。伴有

4、咳嗽、流涕、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等;②在92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出疹前有发热者5例;就诊时手口皮疹者20例,手足口均有皮疹者54例,臀部有皮疹者12例。只有1例口腔咽部充血滤泡,经医学观察3〜5d,出现典型手足口病表现。1.3护理对策论文代写1.3.1消毒隔离:房间应空气流通,清洁舒适,限制患儿及家长的出入,每天紫外线定时消毒,对用过的玩具、用品进行清洗消毒。医护人员在诊疗处置后,认真洗手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椅子及其排泄物,每天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处理。1.3.2发热护理: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

5、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鼓励多饮水,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药物降温。同时应注意心率、神志变化,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症状等,及时报告医生。1.3.3皮肤与口腔护理:衣服应宽大、清洁、柔软,剪指甲。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轻柔。皮疹已破溃者,可涂炉甘石或抗生素药膏。定时用温水漱口,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口腔疱疹或溃疡的患儿,用3%的双氧水湿棉球清拭后,干棉球擦净,再涂1%的碘甘油,2次/d,饭后1〜2h进行,以免引起患儿呕吐;闭口10min,半小时

6、内禁食水[3]。重症溃疡者可涂碘甘油、鱼肝油、金因肽或冰硼散等,1周后均恢复正常[4]。1.3.4心理护理: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特点,用温和的态度,慈母般的爱心,关心体贴患儿,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护理人员操作时要认真娴熟,尽可能缩短治疗处置时间,保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1.3.5合理饮食: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多吃一些清淡、质软、温和的饭菜,多喝温开水;禁食冰冷或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对于因拒食、拒水而造成的脱水酸中毒的患儿,按医嘱给予补液,

7、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论文代写2结果本组92例患者经有效地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及护理,均在1周内治愈。皮疹消退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心肌炎等,临床痊愈无后遗症。毕业论文3讨论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EVT1,柯萨奇病毒(COXV)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及埃可病毒(ECH0V)o均为单股正链小RNA病毒,其中EVT1、COXA16我国最常见。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可发

8、生聚集发病现象,疫情控制难度大。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性感染多见,与患者的比例约为100:1,成年主要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产生对同型的持久免疫力,各血清型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多为急性起病,前驱症状不明显,半数发病前1〜2d可出现低热、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