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

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

ID:42088495

大小:46.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_第1页
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_第2页
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_第3页
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_第4页
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体会【摘要】角质囊肿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多种原因可导致其继发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炎症扩散、败血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切开引流,彻底冲洗,定期换药,可以使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迅速好转。后期可以根据炎症吸收情况及囊壁是否存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II期手术。【关键词】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切开引流【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31-01角质囊肿又名表皮囊肿、皮脂腺囊肿或粉瘤,好发于青年及儿童,老年少见。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占69.

2、4%,男、女发病比例为1.9:1,多为单发,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1],缓慢长到一定程度即不再长大。是常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极少数可以发生癌变[2,3]o原发性角质囊肿呈圆球形、隆起或不隆起的结节,正常皮色,直径在0.5cm〜5cm之间,无自觉症状。有时在皮肤表面发现一个隐性开口,被黑色角质栓填塞。由于出汗、潮湿、局部刺激、挤压、搔抓[4]、饮酒和进辛辣饮食等导致囊肿长大、机体合并糖尿病、肝肾疾病、血液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开口进入囊腔,导致角质囊肿发生感染性或化脓性炎症。囊肿很快长大,表面发红、肿胀、发亮,张

3、力较大,局部皮温升高,疼痛和触痛明显,角质栓一般变得明显。炎症进一步加重时,囊肿开口处甚至出现溢脓,为黄色或黄白色粘稠脓液。部分可因伴厌氧菌感染而有恶臭;全身表现因角质囊肿感染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可因剧痛而影响活动和休息,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时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甚至出现贫血、皮疹、关节痛等症状,有时出现生命危险,此时急需处理。我们根据门诊10余年的病例资料,共计800余例该病患者,总结出以下角质囊肿继发感染引流适应症及切开引流的流程。1切开引流的适应症1.1脓肿或炎症范围大于2cm者;1.2脓肿已破溃者[5]

4、;1.3局部肿胀严重,有破溃倾向者;1.4合并严重消耗性疾病,抵抗力低下者;1.5伴有其它部位严重感染者[6];1.6囊肿出现波动、超声波显示有明显液性暗区者;1.7患者疼痛较明显,或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2切开引流的流程2.1消毒皮损局部常规碘伏消毒,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此时患者极为敏感,动作稍重即感明显疼痛。2.2切开选择波动感明显的地方偏下位置切开,便于引流,多在角质囊肿的开口处或其附近。切口长度0.5cm〜1.5cm。切开时不要局麻,避免炎症扩散,尽量一刀即切到囊肿,避免反复切割,增加患者痛苦。2.3探查如果估计囊肿很小,则不必

5、探查;如果囊肿较大,可以用探针探查囊肿深度,以便后续操作。2.4刮出将刮勺从切口处进入到囊肿内,轻轻地沿着囊壁反复旋转搔刮,将囊肿内的脓液和角质物质尽量彻底刮除干净,避免残留,但也尽量不要穿透囊壁,避免炎症扩散。2.5冲洗先用5〜1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轻加压反复多次进行囊肿内冲洗,直至将残余的浓汁或其它内容物彻底尽量冲洗干净为止。2.6抗菌素冲洗一般选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较少的庆大霉素或氯霉素溶液等进行最后冲洗,并保留数分钟,使抗菌素尽量多地被炎症组织吸收,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2.7下留置引流条可用纱布条进行引流,能吸出逐渐产生的

6、各种分泌物,减轻细菌及炎症对囊肿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引流条要充分填塞到囊肿的所有腔隙中,松紧适度,不要填塞得太充实,否则会影响引流效果。囊肿外游离引流条要保留足够长度,必要时可以在远离切口处用胶布固定,同时也要避免剧烈活动或导致局部摩擦的活动,以防止引流条脱落。2.8包扎用4〜6层纱布包扎,如果渗出较多,可适当增加纱布厚度,用胶布轻轻包扎,不要包扎过紧,否则影响引流效果。包扎要足够牢固,避免脱落。一般不建议用绷带包扎,以免影响引流效果。2.9换药早期换药可每日一次,根据炎症和分泌物情况确定换药间隔,逐渐增加换药间隔时间,最长可每周一次。2

7、.10后期处理如果囊壁完全破坏或消失,囊腔可以自愈;否则可能需要II期手术,清除囊壁,以达痊愈。2.11生活注意事项避免自己局部刺激,忌辛辣饮食。3小结角质囊肿继发感染时,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因此要严格掌握切开引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时切开引流。根据流程严格正确操作,定期换药,可以使患者疼痛均迅速缓解,体温下降至正常,炎症消退,患者的一般状况很快好转。以后根据情况择期手术,彻底清除囊壁,确保不再复发。部分患者也可能因囊壁破坏清除而自愈。参考文献[1]杨凌云,张晶,李艳秋等•表皮囊肿209例临床和病理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

8、9,25(1):7-9.[2]王家荣,陆明,肖化石•骨客骨表皮样囊肿恶变1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1):959.[3]黄小梅,张帆,邵金贵•表皮囊肿癌变临床病理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