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

[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

ID:42150494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_第1页
[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_第2页
[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_第3页
[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_第4页
[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_第5页
资源描述:

《[终稿]文献综述模板之蔡荣juli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设计(论文)题目:DiemenschlicheSchwNche—DieAnalysederSchamderPersonenimVorleser人性的弱点一对《朗读者》人物羞耻感的浅析学院名称:外国语学院专业:德语班级:082指导教师:俞丽艳职称定稿日期:2011年11月6日0•引言本哈徳•施林克(BernhardSchlink1944-)是徳国著名推理小说家、法学家。他擅于充满激情地描写稀奇古怪而又精致巧妙的故事,背景环境是人们熟知的街道和建筑,其作品主要向我们展示过去的徳国及当前的政治。施林克作品的基木主题是对社会的现实批

2、判和复朵的公平与正义木论文屮将重点研究其代表作《朗读者》。该作品著于1995年,回顾了男女主人公米歇尔•伯格与汉娜爱情关系,同时用米歇尔见证汉娜法庭受审这一场景激起一些关于战后德国怎样面对对犹太人所犯卜•的罪孽,尊严重要还是道德重耍等问题。该作品出版后己经被译成35种语言,并成为第一部登上纽约时代杂志(NewYourTimes)的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徳语书籍,并先后获得了汉斯•法拉达奖Hans-Fallada-Preis(1997),一个意大利文学奖(1997),PrixLaureBataillon奖(翻译著作大奖)(1997)以及“世界报”文学奖(

3、1999)。同一时期,钱定平的译作也进入台湾及中国大陆读者的视野,并由此引发了热评。该作品在获得亿万读者的赞誉和推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本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对小说主题的研究,对小说内容及主要人物的研究以及对小说叙述风格的研究。1.对小说主题的研究1.1.战后德国人的反思译者钱定平(2009)从这部作品屮看到了徳国人不认同纳粹并认为自己对此负有责任,他们视纳粹问题为整个民族的问题。钱定平认为这本书是在向读者展示:德国人是怎样反省自己的。评论家克利斯托夫•施扎纳茨这样阐释:战后德国人之间不可救药的关系象征实际上继续隐藏的纳粹时代。书

4、评家卫西谛(2006)称,它是一部“直而丿力史”的作品,是它的种种谜团引发读者感性与理性的沉思。学者冯亚琳(2007)认为《朗读者》提出了当代文明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把对历史的清算作为存在的自我审视和自我理解,告诫我们应当严肃对待历史,并保持历史的生动性和现实性。本书的作者在接受釆访(2009)中指出,他想通过这部作品表现第三帝国是如何在那些一起参与了建设和维护它的人身上打上烙印,如何给世界和战后一代留下印记,它又造成了什么样的罪责感。如今,罪责感一代代在变轻。今天的年轻一代所思考的是,第三消国当时给犹太人和他们的邻居、吉普赛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同性恋

5、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和伤害,应该如何以尊重和得体的态度面对受难者的后代等等。殷倩(2009)则探讨了《册读者》的多重主题。对纳粹第三帝国及犹太屠杀的丿力史谴责,促使汉娜学会认字的尊严,惊世骇俗的忘年Z恋与战后徳国的代沟问题,文盲的悲哀与尊严。1.2.人性、道德与尊严范金龙,张雪梅(2009)从关键词这个角度解读朗读者,发现具中包含的四重含义:“反思”,“成长”,“朗读”及“尊严”。作家徐则臣(2009)看到了米歇尔•伯格从和汉娜的爱侣关系屮所获得的尊严,以及后来汉娜在面对公众道德毅然选择掩饰自己是文盲的事实,承认不属于她的罪行,从而维护了她的尊严。米歇

6、尔被汉娜专注维护尊严以及公众道德坚持审判而感动,指出没有哪一种道德与尊严能够代表绝对的真理和正义。作家盛文沁(2009)对朗读者的尊严、知识及道德进行了研究,提出曲方的古老命题——知识即道徳。以此为依据,汉娜犯罪及最终入狱的原因是她是文盲,不会读写,没有知识。继而他乂以大屠杀的双重张动一一现代官僚体系和现代化技术推翻了这个观点,指出汉娜只是遵守了纳粹的法律,完成自己应完成的工作。廖峻澜(2008)称它既是一部完全个人化的作品,关于个体生存、门由、尊严的作品,又是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反思自救丿力史的文学读本,更给与全人类一个对人性、存在的深刻思考。洪堡大

7、学德国文化柏林研究所的ClaudiaBenthie博士(2005)分析了《朗读者》中主人公的罪责感及羞耻感,指岀在战国德国羞耻文化的大背景下,这种羞耻感伴随着汉娜一生及是这种羞耻感造成后半生入狱,而米歇尔背负着罪责感和羞耻感度过了充满梦魇的30年。1.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研究作家张国龙(2007)称《朗读者》是包含着历史寓言的成长小说,而其中米歇尔和汉娜都是受害的成长者,各自承担着沉重的罪与罚。作家詹春花(2007)从汉娜形象的反思意义中看到了汉娜对文学的审美体验,以及渴望被理解包容的心灵。(跟人物冇关)2.1.对米歇尔和汉娜的爱情研究作家柳已青(2

8、006)看到了“真实的爱情”,它是“隐秘的心灵,灵魂的私语,爱情的罪与罚,占冇的欲琨,尖锐的挫败感,对爱情天长地久的迷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