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ID:42152831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9

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_第1页
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_第2页
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_第3页
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_第4页
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课题:《背影》【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4、口语交际屮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

2、作,也是五四以来散文的名篇。是表现父子间相怜相爱的感人之作,也是文采熠熠的美文。正如当时的作家赵景深所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岀来给读者看。这篇文章记述了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儿子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流露了无微不至的父爱,抒发了拳拳思亲的至情,表现了小资产者在旧世界一生颠簸挣扎的可悲命运。文章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具有余咅如缕,情长绵绵之美。2.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的方法。3.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从

3、年龄上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不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做法。而通过阅读本文学生从心灵上会有所触动,并且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体验、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能够查阅资料了解了作者,了解课文大意。。1、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的方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教师指导其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交卸、狼藉、簌簌、赋闲、颓唐、琐屑),达到会读、会写、会用。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阴读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学习文屮人物描写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文章朴实的语

4、言风格。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交流发表即席讲话,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牛问题能力。4、感悟本文表现的父子情深,联系自身,净化心灵,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构建动场1、(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讣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儿代人。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

5、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Z情的典范作品。(板书课题:背影)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2、了解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口),卒于1948年8月口。二、自主学习【活动一】朗读课文,字词掌握: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要求:从

6、文中勾画出描写背影的句子,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交卸、狼藉、簌簌、赋闲、颓唐、琐屑),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和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活动评价:读音正确;朗读正确、通顺流畅。三、交流探究【活动二】概括文章内容,探究主题。思考: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

7、么样的中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1)文章写了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事情发生的背景是“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FI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而,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

8、,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