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诊法-望诊

第七章 1诊法-望诊

ID:42175140

大小:2.66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9-09

第七章 1诊法-望诊_第1页
第七章 1诊法-望诊_第2页
第七章 1诊法-望诊_第3页
第七章 1诊法-望诊_第4页
第七章 1诊法-望诊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 1诊法-望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诊法主讲人:王文娟 教研室:中医学基础(一教楼483)邮箱:ruyue999@sina.com电话:83911629【目的要求】1.掌握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2.掌握常色的特点,五色主病及临床意义。3.了解舌诊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内容。4.掌握正常及异常舌象的表现、临床意义。概说1.诊法——诊察疾病的方法。2.四诊——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3.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的方法。1.望诊——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望全身(神、色、形体、姿态)望局部(五官、皮肤)望舌望

2、排泄物望小儿指纹2.原理:《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第一节望诊1.定义神——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包括人体各种生理活动以及表现于外的形征,包括面色、神态、目光、言语、体态等,即广义之神;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狭义之神。望神——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一、望神2.原理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推断正气的强弱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先有精后有神,精可生神养神。观察神的旺衰3.基本内容面色神态目光言语体态目为五脏六腑精气所注;目系內通于脑;目为神之外使;观察眼神的依据神产

3、生后主要表现为得神失神假神少神1234得神——有神,即神气充足的表现。临床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两目精彩,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或虽病而正气未伤,精气未衰,属病轻。临床表现: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肌肉松软,两目乏神,动作迟缓。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少神——即神气不足的表现。临床表现:精神萎靡,语言错乱,面色无华,呼吸气微或喘促,形态羸瘦,两目晦暗,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或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

4、语,循衣摸床,搓空理线;或猝然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闭等。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损,机体功能严重衰减;或邪气亢盛,机体功能严重障碍。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或急性病人,均属病重。失神——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之象。临床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多为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假神——是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1.定义望色——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

5、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色——皮肤的颜色,分青、赤、黄、白、黑五色。皮肤的颜色属血、属阴,反映血液的盛衰和运行情况。五色分属五脏:肝色青,心色赤,脾色黄,肺色白,肾色黑。泽——皮肤的光泽,指五色的润泽与晦暗。皮肤的光泽属气、属阳,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皮肤的光泽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二、望色2.望面色原理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面部血脉丰富,皮肤嫩薄,色泽变化易于观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反映于外。正常面色——常色,人无病时的面部色泽。特点:光明润泽,含蓄不露。提示:人体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

6、能正常。中国人正常面色可概括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3.基本内容特点:晦暗枯槁或暴露。提示: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阴阳失调,或精气衰败,或邪气内阻等病理变化。病理面色——病色,人在疾病状态时发生异常改变的面部色泽。12345青色原因:气血不通,经脉瘀阻所致。主病:主寒证、痛证、血瘀、惊风。表现:阳虚或寒凝者——面色多见青白;气滞或瘀血内阻者——多面色青紫或青黑。高热惊风者——多见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赤色原因:血液过度充盈脉络所致。主病:主热证,有实热、虚热之不同。亦可见于戴阳证。表现:实热证——多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部潮红,午后较明显;戴阳证——多面红娇嫩鲜艳,浮于肌表

7、,游移不定,属危重证候。黄色原因:脾气亏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健运所致。主病:主脾虚、湿证。表现:脾胃气虚——多面色萎黄;脾虚湿蕴——多面色黄而虚浮;湿热内蕴——面目一身俱黄,颜色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寒湿蕴脾——面目一身俱黄,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白色原因:气血不能充盈脉络所致。主病: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表现:血虚证或失血证——多面色淡白,面容消瘦;气虚、阳虚证——多面色晄白而浮肿;阴寒内盛——多面色苍白。阳气暴脱——多见于外感热病发热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黑色原因:因阳虚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