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

ID:42212484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0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将相和》教学实录探究教学在自然科学的课程中运用较多,对于注重情感熏陶、讲究体验感悟的语文学科来说,还没有形成积极的模式。笔者在阅读、作文、活动等课型中曾作过研究,主要体会是:小学语文探究教学应该巧设问题情境,比较遴选方案,体验探究过程,尊重事实结论,加强合作学习。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联想思维是典型特征,在讨论、争论、辩论、实验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很重要,这个体验往往带有“独特的个人色彩”,即使结论有失偏颇,也应该予以尊重。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18课《将相和》教学实录为例,加以说明,

2、展示讲读课型中探究教学的一般模式。一、从读切入,初步感悟人物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已经了解了故事内容。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生:蔺相如机智勇敢。生:蔺相如爱国。生:廉颇知错就改。生:赵王民主,能听大臣的意见。生:蔺相如手下人爱打抱不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除了阴险狡诈的秦王外,学生对文中其他人物皆有感悟,尤其是后两位同学独特的视角令人称道。但是对蔺相如的认识是概念化的、浅层的,尚需引导。)二、自主选读重点句段,引导感悟重点人物师:(笑)同学们的感受不少啊!蔺相如这个人贯穿三个

3、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生:(微笑)好!师:我们把蔺相如与其他人对比一下,进一步感悟他的个性。同学们要抓住别人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找出来读读。(学生读书、批注、讨论。)(这段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如何提升学生对蔺相如的认识,是本课难点,老师没有硬灌输结论,而是让学生假定探究方案,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同时引导得出“性格决定行动”这一认识,实在可贵。)三、读读议议,从对比中感悟将、相、王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你们想把蔺相如与谁对比呢?生:与秦王比。生:与廉

4、颇比。生:与蔺相如的手下人比。生:跟赵王比。生:跟赵国的文武大臣比。师:好,有相同体会的同学再到一起讨论一下。(同学下位,重新组成学习小组,争论得很热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有相同感悟的同学下位,重新分组互动学习,看似散堂,实则一种大胆的探索。)师:同学们争论得很热烈,现在可以把感受对大家说说吗?生:(举手)我们组先来。师:这样吧,老师先出道题,哪个组答出,哪个组先说。课件出示: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生:这副对联中有四个人名,很有趣。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古代有个司

5、马光,还有《百家姓》中有“钟离宇文,长孙慕容”句。师:小小年纪学问不浅哪!瞧瞧,蔺相如被人写进对联里,足见他大名鼎鼎啊!(借学生争先恐后的情境巧设谜团,引导学生认识了“瑟”字,为后文铺垫,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生:我们组讨论的是,蔺相如与赵国文武大臣对比,可以看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师:(故做疑惑)我怎么就没体会到呢?(板书:胆识过人。)生:(急了,补充)老师,您想想,和氏璧至少值十五座城,赵王怎么舍得给秦王呢?可他们都怕秦王啊!师:课文怎么说?要言之有理啊!(学生读课文“赵

6、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生:秦国以大欺小,经常发动战争。因为课文说“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师:你很会说话!先说自己的看法,再读课文中的句子。生:秦国恃强凌弱,就像现在的美国,很多小国都怕他打。赵国也不例外。生:蔺相如愿意去秦国就不简单,说明他不怕。别人保举他时,课文是这样写的:“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生:他胸有成竹,口头保证了两条:一定把璧送回来,而且秦国不会对赵国开战。这两条正是赵王和大臣们所

7、担心的。师:说得好!你能带大家读一下课文吗?(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生:蔺相如是“想了一会”才说,说明他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生:其实赵王他们也将信将疑,因为文章说“只好派他去”。师: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为什么还出使秦国呢?生:为了国宝呀!生:为国家的安宁、和平。师:说得好!你们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看问题。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也体会到了蔺相如确实胆识过人,同学们体会到了吗?生:(齐声)明白了。(这组学生很得意。)(这段教学是学生和老师的辩论,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为其他组发言提供了示范。)生:我们组把

8、蔺相如与秦王比,觉得秦王阴险狡诈,而蔺相如能洞察人心。师:“洞察人心”是什么意思?(板书:洞察人心)生:学《草船借箭》时学到的,指对人的心理很了解。生:在第一个故事中,写秦王一见到和氏璧就爱不释手(读“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因为没提防,才被蔺相如用计要回了璧。生:他要撞碎璧,是利用了秦王的贪心。(生读“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