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

【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

ID:42219051

大小:5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0

【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_第1页
【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_第2页
【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_第3页
【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通过透镜看世界》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张大丰◆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简单应用,能熟练作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个别同学还问到用两个凸透镜放大物体会怎样的问题,可见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浓的兴趣,这节课就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教学难点】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问题: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会有什么样的神奇效果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2、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配焦距为20厘

3、米的凸透镜2个,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1个。每次使用两个透镜,一前一后,并调整透镜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物体,总结观察到的现象。1两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组合。2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在前,20厘米的凸透镜在后。3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在前,5厘米的凸透镜在后。探究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指导,调节两透镜间的距离,透镜到眼的距离。二、新课讲授1、望远镜原理(1)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焦距较长,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从而使我

4、们看清远处的物体,光路如图所示。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的疑问解答。例如,有的同学会提出,为什么望远镜成的是缩小的像,而我们却看的更清楚了呢?这就需要讲解一下视角的问题,如图。望远镜虽然没有把物体放大,但成的像离物体很近,增大了视角,所以感觉看到的物体放大了,变清楚了。问题2:为什么我见到的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2)伽利略式望远镜:望远镜家族展示各种望远镜图片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的小物体。将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作为目镜,调整两凸透镜间距,观察细小物体,如皮肤表面,纸张等,并将观察效

5、果与单独用一个放大镜的效果对比。2、显微镜原理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焦距较短,,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从而使我们看清微小的物体,光路如图所示:显微镜家族图片展示各种显微镜三、当堂练习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

6、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四、当堂检测1.有关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2.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A.美观B.观察太阳C.可以会聚很多光D.观察方便3.显微镜下方常用一个小镜来做反光镜

7、,这一小镜可能是()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三棱镜4.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远离镜子时,由于像对他的眼睛所造成的视角逐渐,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小”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五、课后作业教科书后发展空间◆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