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

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

ID:42224337

大小:17.8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0

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_第1页
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_第2页
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_第3页
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_第4页
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 品中华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茶文化教学设计:寻千年茶香品中华文化  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杨远滨  教学目标:  1.了解种茶的历史、茶叶的分类、茶具知识、茶的故事等。  2.通过交流,了解一些浅显的茶文化知识。  3.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重点:  茶艺表演  难点:  感受茶道中的茶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之为重要,由此可见。去年暑假我们走进了日照茶园,了解了日照茶的历史、种植、成分、功效,还体验了亲手炒制。  我们也借助日照茶茶园之行,开始进行关于茶文化的系列研究。根据之前的任务分工

2、,有:茶史、茶具、茶艺等6个小组进行研究。今天剪一缕春光,沐一段茶香,开始我们的汇报展示。  二、小组汇报  茶史  预设1  神农氏:神农氏就是炎帝,我们是炎黄子孙。从老祖宗开始变开始吃茶,历史久远!这里我提到吃茶,因为再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就是经烹煮后吃下的。  预设2  锦绣茶祖,3200~3500年树龄,六人合抱,才能勉强抱过来。比孔子还大700岁,比秦始皇大100岁。古茶树,不是中国独有,但是历史却最久远。  20XX年,这棵古茶树共制得茶叶499克,拍卖价高达40万,贵的有道理,喝的是千年茶文化。  预设3  宋,斗茶

3、,在达官贵族,文人墨客之间兴起,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宋徽宗就是个赏茶鉴茶的高手。由上而下,蔚然成风,万人空巷看斗茶。  预设4  团茶:故名思意,就是制成团状,印上龙凤,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25克小团龙茶市价二两黄金,请分8人喝,按现在的金价2400多元。所以喝团茶是地位的象征,这就是一种茶文化。后来平民老百姓出身的朱元璋,看不惯这种习俗就开始大力推行散茶。这就让茶接地气了,这也是一种文化。  茶类  预设1  红茶:红茶以普洱为贵。展示普洱饼。也有成团状,1955年清理故宫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人头普洱团茶。价值连城,茶中极品。  预设

4、2  红茶:溥仪对老舍说过,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普洱是我们王室的象征,是显贵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文化。  预设3  请各位大德,认一认,这是什么茶。认茶、送茶。  茶具  预设1  茶壶价值。一个小小的茶壶被赋予浓浓的文化气息。它集制壶大师的手工打造、名人的篆刻、题字、作画、名窑的烧制,已经成为一件艺术品,这就是一种文化。20XX年拍卖的松树葡萄茶具九千两百万。  茶托、茶杯、茶盖寓意天大地大人最大。这就是一种文化。  预设2  日本铁壶。茶道是在唐朝时才传入日本。日本人茶道申遗纯属无稽之谈。再说中国很少把一种技能称之为道。《道德经》“道可

5、道非常道”,中国早就抛弃器物,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光这些日本就望尘莫及。  茶礼  预设:关于“三”的文化内涵,如: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三才者,天地人;这就是文化!  茶事  预设:  李白斗酒诗百篇,既然茶被称为君子之饮,为什么不喝茶呢?  茶经历了烹茶——加上调料的团茶——清饮的历程,还原了茶的本色,就像做人,不需要过多的粉饰,就要做个本色的人。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人,喝茶,就是对茶文化最好的推广!  茶艺  提前准备:  茶艺表演物品准备:古筝、古琴、茶艺器具、表演者候场、书法作品现场书写、桌子四张、热水

6、。  开场白:  喝茶讲究环境:  其一,须和什么人喝,今天鸿儒咸集,群贤毕至,适合喝茶。  其二,古人喝茶讲究在什么地方喝,或者松间竹下,或者依山傍水,今天我们在这漂亮的大礼堂有藐天地之感,适合喝茶。  其三,须有雅乐相伴。另外还需墨香。  请四位小名士助兴,茶艺表演开始。  预设1:  凤凰三点头,说“三”的意义。  三个杯子:茶三酒四,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预设2:  敬奉香茶——给台下会品之人。说说喝茶体会。  提示:  品三口:一品,解渴;二品,茶的味道、品质;三品,茶的艺术,品得人生。  互动:请嘉宾品茶,说人生

7、感悟。技生艺,艺载道。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茶道文化的精髓是——和静怡真,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说过“以茶结缘,以和为贵”,其中“和”是核心。今天我们只是刚刚了解了其中的一点内容,我们的研究还将继续。  板书:  茶文化  技艺道  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