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ID:42284721

大小:299.8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1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_第1页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_第2页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_第3页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_第4页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公共产品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奥地利和意大利,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潘塔莱奥尼、威克塞尔、林达尔、萨谬尔森、马斯格雷夫、科斯等。公共产品理论是一种适应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而确立的理论,它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行为是与政府经济活动融为一体的,从而真正解释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公共产品理论是当代西方财政学的核心理论,后者围绕前者展开。因为从西方财政学的框架来看,政府之所以要支出,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政府的课税是为了公共产品的供给而筹集经费。为此,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处理也是围绕

2、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的。中央政府供应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供应地方性公共产品。而公共选择是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的选择。公共产品理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使得财政学与经济学有着同样的价值基础。传统的财政学先分析国家职能,再讨论政府的支出和收入问题,未能很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而公共产品论的引入,使得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等方面有了分工,形成政府与市场在经济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财政学因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公共产品论的中心问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一、公共产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1、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对于市场上的一般私人物

3、品来说,在任一价格水平上,市场上的总需求量等于每个人在这一价格水平的需求量之和。因此把每个人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就可得到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可是,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每个人的消费量都是相同的,或者说每个人的消费量都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因此,公共产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是一种边际支付意愿曲线,反映的是某一消费者对某一数量的公共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效用评价(边际收益),或为得到这一数量的公共产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社会成员对某一数量的公共产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成员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因此,把每个人的需求曲线纵向相加,就可得到公

4、共产品的总需求曲线或社会需求曲线。如图1,DA消费者A的需求曲线,表示的是A对某一数量的公共产品消费的效用评价;DB是消费者B的需求曲线,反映的是B为得到这一数量的公共产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DS是社会需求曲线,表示该曲线上任意一点为A、B两个消费者为得到某一数量的公共产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是这两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2、公共产品的效率产量如上图,公共产品的效率产量由对某一数量公共产品消费所得到边际收益和生产这一数量公共产品所耗费的边际成本决定的,效率点在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上,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5、本,图中的Q*点即是公共产品效率产量点。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是消费同一公共产品的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支付意愿之和,其边际成本是用于生产这种公共产品的资源成本,这与私人物品的情况一样。二、边际效用理论公共产品配置的边际效用理论把社会成员在消费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与这些人向政府纳税(为公共产品融资)的边际负效用联系在一起。纳税的负效用是由因纳税而牺牲的私用品消费的正效用决定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MUpg)也就是社会边际效用(MSU),纳税的边际负效用(MDt)可以看做是因纳税而放弃的私人边际效用(MPU)。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

6、的最优资源配置,从而公共产品和私用品的最优供给发生在MUpg=MDt(MSU=MPU)点上。如图,纵轴表示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和纳税的边际负效用,横轴表示政府预算,即用于公共产品的支出和税收。MUpg曲线和MDt曲线都向下倾斜,以反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随着公共产品消费沿横轴增加,社会从增加公共产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满足程度下降,相应地,纳税的边际负效用随之增加,因为这意味着利用社会有限资源所生产的私用品越来越少。E点为公共产品最优配置点,此时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在E点左边的任意一点,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不

7、足,因为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大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则公共部门资源的配置向E点扩张是理想的。相反,如果公共产品配置处于E点右边任意一点,则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过度,因为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小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这时减少公共产品的消费增加私用品的消费可以增加社会福利。因此,只有在E点,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在19世纪末期,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学者是应用边际效用分析工具来研究公共产品供给的开创者,著名的学者有意大利的马佐拉、马尔科和奥地利的萨克斯等。三、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威克塞尔(KnutWicksell

8、,1851-1926)和林达尔(EricLindahl,1891-1960)都是瑞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模型即“W-L模型”重在说明,公共产品的供应是由社会中的个人经过讨价还价和磋商进行的。最佳条件是每个人所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等于1。W-L模型与现实联系更为密切,以后对公共选择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