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

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

ID:42310209

大小:2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2

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_第1页
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_第2页
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_第3页
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行有不得求诸己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  201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等省(区)均使用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题(Ⅱ)(以下简称全国卷(Ⅱ))。综观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的历史试题,可以发现,试题与往年相比题型、难易程度、试卷组卷的顺序(按照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基本保持稳定,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材料第一、能力为主,素养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提供教材之外的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这有利于

2、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迁移、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凸显综合性、开放性与探究性,重视创新思维,以鼓励考生有创见性地答题。试题命制非常灵活,选择题部分难度较大,考查的能力要求深,思维含量高,主观题部分表面看较为平稳,但命题选材精当、角度新颖,设问灵活,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有利于规避“一标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的问题。这种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的复习备考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一、高考真题---检验我们的教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每一年的高考都是对我们教学的一次大检阅,研究高考试题既是总结过去、反思现在,也

3、是展望未来的大好时机,切不可小觑。2014年全国文综卷(Ⅱ)大致有如下特点:①试题总体坚持了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②试题重视使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在试题中活化,迁移和升华。③试题以学科主干历史知识为依托,注重对历史概念、历史基本史实、历史阶段特征等知识点的考查,注重历史学科内的综合、探究性问题的考查。④试题体现了课改理念,从新角度、新情境、新模式入手,拓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过程和深度。突出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主干知识选择性的

4、考查。⑤试题较好地实现了考核目标与要求,并很好的发挥了高考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总之,这套试题很完美地实现了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华丽转身,意义非凡。二、警钟长鸣--反思我们的教学分析试题的过程中,我掩卷反思,似乎感觉我们平时的教学总是滞后于高考改革的步伐,每当高考结束后,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常常会听到有些教师埋怨“高考试题太难”,“怎么教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考,三年的功夫,白下苦”……等等。近来有人将高考历史命题与高中历史教学比喻为“兔子”与“栽树”的关系,并尖锐地指出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兔子与树并不在一个林子

5、里。高考命题者试图想达成考试与教育在素质目标上的一致性,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我们的实际教学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考试中心历史学科命题人吴伟教授认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及备考存在的问题有:(1)知识学习缺乏必要的深度。(2)能力训练缺乏应有的效度。(3)学科视野缺乏自然的广度。这三个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导致高考结束后,广大考生和教师怨声载道。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跟不上课改的步伐,备考教学与命题人的命题要求差距太大,没有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去组织教学,没有把课改的理念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中灌输的太多,

6、启发学生思维和深度探究的太少,低层次的重复太多,深入的分析拓展太少,教学依然停留在“教教材”的传统教学阶段而没有做到把教材看做课程资源达到“用教材教”的境界。没有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上来。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传统的死记硬背阶段,没有转向课改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来,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灵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没有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差等。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是一位学识渊博和具有研究能力的人。优秀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应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历史教师平均的专业知识的

7、水平,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前沿动态的能力,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的课具有独创性,能够起到启迪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能够保证授课时逻辑清晰严谨,能够紧紧抓住、吸引学生的思维和得到普遍的好评。除了作为首要因素的专业水平以外,不可或缺的还有组织和表达教学内容的能力,对一位教师是否能够顺利地成长为优秀历史教师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考与教学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高考所考查的历史思维能力与高中教学所培养的的历史思维能力理应形成共识,不应出现“三岔路”的局面,由于我们教师自己专业素养的限制,驾驭课堂教学的

8、能力不足,缺乏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和培养,只停留在史实的灌输上,强调的是“背多分”,怎么会不南辕北辙呢?这些正是我们在今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