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ID:42325184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2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_第1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_第2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_第3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3.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阐述、推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学会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联系与区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综合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三、教学过程Ⅰ、知识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呢?设计意图:复习等腰三

2、角形的性质为判定作铺垫。Ⅱ、探究新知——实践(学生画图、测量)1、操作一:画△ABC.使∠B=∠C=30°。2、操作二:量一量,线段AB与AC的长度。3、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其他同学的结果与你的相同吗?Ⅲ、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注:多钟叙述方法,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注意纠正语言上不严谨的错误。不要说成:“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提高语言表述的严谨与科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Ⅳ、验证思考:如何证明?请根据上述命

3、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已A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CB(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不同的证明方法。)设计意图:探究新知采取提出问题、实践操作、归纳验证这一方式,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A几何语言:∵∠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BV、例题解析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例2:如图,AB∥C

4、D,∠1=∠2,求证:AB=AC.12ABCD(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书写出证明过程后与书本规范的证明过程比对。)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反馈,开方式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VI、课堂练习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VⅡ、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2、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认识,正确地理解和应用两者。VIII、作业:A组习题13.345题B组P84.12题四、课后反思1、

5、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2、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出现了几次口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