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

ID:42362816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教学内容编排地基本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档编者按: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现行使用的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与旧教材也完全不同,在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有过抱怨或迷惑,如果再没有1—6年级大循环的教学实践和经历,或者没有对该套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就不太熟悉,在教学中就有可能出现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或对知识进行重复教学的现象,甚至会闹笑话。为此,学校教导处、数学教研组将苏教版12册教材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供广大数学教师学习。由于水平有限,本材料的梳理一定有不足或偏差,因此本文仅供参考。一、关于计算一年级:上册:加法减法(10以

2、内的加法和减法,加、减两步计算、依次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下册: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法和减法(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加法和减法(二)(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二年级:上册:认识除乘法(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乘法口诀(一)(1~6的乘法口诀)、认识除法(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口诀求商(一)(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初步认识有

3、余数的除法)、加法(三位数的加法)、减法(三位数的减法)、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上册: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加和减(百以内口算)、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下册: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年级至三年级乘法的安排: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表内乘法。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计算的两步实际问题。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文

4、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四年级:上册: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两步为主)下册: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以竖式计算为主)、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带有小括号、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一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除以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三年级(上册)教材已经教学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

5、运算下册:二、关于统计一年级:上册:统计(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下册:统计(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上)二年级:上册:统计和可能性(一是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二是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下册:统计(用已经教学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三年级:上册:统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条形统计图。)下册:统计(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四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依次是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游戏规则

6、的公平性。)下册:统计(折线统计图、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五年级:上册:统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下册: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意识)六年级:上册: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下册:统计(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一年级(上册)用分、排、数等方法整理信息,获得数据。简单的表格。象形统计图。一年级(下册)用分类、符号记录等方法收集、整理随机事件中的信息。简单的统计表。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二年级(下册)方块统计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定、不可能或可能。二年级(下册)

7、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获得不同的数据。三年级(上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条形统计图。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一年级(下册)教学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二年级(下册)不教学新的统计方法和可能性知识,仍然用已经教学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但是,要根据存在于

8、同一事件里的不同问题,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计数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目的,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能力,体会统计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三年级(上册)继续教学“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