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

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

ID:42372702

大小:1.18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9-14

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_第1页
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_第2页
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_第3页
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_第4页
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单元 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后能理解掌握以下问题:1.什么是课程,课程怎样分类?2.什么是课程结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3.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结构。4.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分类。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特点。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教学时数:8课时第一章课程的意义一、课程的词源分析1.在中国:宋代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课程指功课及进程。古代课程实际上是“学程”,只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没有教法的规定;近代课程与“教程”相似,注重教学的范围

2、与进程的规定,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展开。2.在国外: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95),由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意为跑道(race-course),最常见的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courseofstudy),简称学程。材料:有人说:“美国的课程与中国的课程恰好相反,在中国,凡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都不能进入课程,什么家庭财务、装修、购物等等;但是,在美国的学校里,凡是儿童生活中有的事情,都能在课堂上学到,包括吃喝拉撒玩,课程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美国哈佛大学有8000门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3、。中国很多大学只有2000多门课程。他认为,学校要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选择面小,成材的机会就少。思考:什么是课程?如何理解课程?课程受到什么因素影响?学校应该为学生准备怎样的课程?第一节关于课程的几种认识一、课程是知识(或学科、科目)学校课程的主要使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欧洲中世纪初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我国,人们基本上把课程看作是学校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科的同义语,以及一些课外活动。《中国大百

4、科全书(教育卷)》: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和一类活动。《教育大词典(课程卷)》:①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②泛指课业的进程;③学科的同义语,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种课程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是什么?二、课程是学习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这种课程定义的核心,是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课程是让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代表人

5、物: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学生个人的经验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一个教师如何同时满足几十个学生独特的个人生长要求?如何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课程计划?这种课程定义过于宽泛,不易于对课程的研究。三、课程是目标或计划这是一种预设性的课程观。我国学者认为:“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过分强调课程的计划性,会导致教学的窄化和僵化。四、课程是活动或进程这是一种非预设的生成性的课程观。

6、它具有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特点。这是一种理想的课程。教师要用发展的、多元的观点看课程。课程的含义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全部经验,包括课内外一切活动在内,而不限于各科知识的教学。狭义的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主要是课内的课程),包括各教学科目的名称、地位、开设的顺序和教学时数。综上所述,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创设的所有教育影响。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日常理解的课程概念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将课程理解为学科二是将课程理解为教材三是将课程理解为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这种传统的理解往往容易导致学科中心

7、、教材中心、课堂教学中心、教师中心等弊端。第二节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中透视课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课程发展的现实需求。课程内涵的不断变化,使得人类关于课程的认识得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学科内容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权威,却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很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课程不仅仅是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趋势一杜威所提倡的经验,是兼有名词与动词双重含义的,尤其是动词的意义。使用经验而不是知识来表述课程,不仅包括了学习的对象,而且包括了

8、学习者获取、占有学习对象的主动过程。显然,课程大于知识,而“大”出来的部分正是动词意义上的经验:学习者的主动的学习行为。经验本位的课程观的出现是一场革命。经验本位的课程观明确了学习者与课程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