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ID:42415825

大小:10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14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教育学》课程编号:1111001大纲制定者:杨桂大纲审定者:陈忠勇制定时间:2007年10月17日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教育学英文名称:Pedagogy课程编号:1111001开课专业:各师范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学分/周学时:3学分/3学时共54学时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教育学》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程。它是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

2、基本思想和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它是师范类非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非师范专业学生选择从事教育工作时必修的一门课程。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感情,并具有教学能力,懂得教学艺术,具有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按教育规律办事。使学生懂得教育的基本职能及它在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

3、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自觉运用教学规律办事,教书育人。学习教育学,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理解教材,学习与教育学相关的学科,阅读有关的教育论著,务求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注意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及时地获得新的教育信息,吸收新的教育成果,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学科群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一方面,它是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它也在吸收

4、各教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结构体系和具体的内容。(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师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2)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要求学生在

5、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论文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章主要内容学时绪论教育学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学习意义与方法2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育概念、性质、教育的历史形态)4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教育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我国教育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4

6、第五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学校教育制度概述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2第六章教师与学生4第七章课程(课程概述、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2第八章教学(上)(教学意义、任务、规律)2第九章教学(中)(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8第十章教学(下)(教学模式、教学艺术、教学工作基本环节)6第十一章德育(上)(德育意义、德育任务和内容、德育过程规律、德育原则)6第十二章德育(下)(德育途径、方法)2第十三章班级管理与教育4第十四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合计 54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傅道春.《教育学

7、》,教育科学出版社[3]靳玉乐.《现代教育学》,四川出版社[4]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6]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7]孙俊三.《教育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8]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0]朱德全.《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讲授法、课堂讨论、读书指导法、研究法、练习法、专题研讨、个人专题研究、社会调查、文献法、论文写作四成绩考核办法考试课程。(1)期末闭卷:知识掌握

8、30分、知识理解40分和知识运用30分,占总成绩的60%;(2)平时考查:专题文献综述、讨论和出勤,占总成绩的40%。五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