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

【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

ID:42418676

大小:241.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4

【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_第1页
【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_第2页
【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_第3页
【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_第4页
【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通过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使学生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2.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过程与方法目标】

2、1.分析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2.回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2.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教学难点】社

3、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前准备◆1.侧重于掌握新中国头十七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同时也要能够举出一些生动的史实来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发展造成的巨大伤害。2.组织相对开放的问题探究,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努力将史实运用、历史比较、现实感悟、交流对话等目标贯穿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3.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三代人所受教育的口述历史的视角,大体勾勒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谈谈各自的体会。◆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4、】材料分析导入——本课引言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回到了人民手中,人民政府就着手进行教育改革,开始筹划建立人民教育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通过观察引言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新中国成立是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人民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过渡:新中国建国后,党和政府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的自主权,并且高度重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后,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逐渐的发展起来,这就是我们第21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讲授新课】一、人民教育的奠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填写知识结构表格。时代背景具体措施影响新中国成立

5、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教育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发展全日制学校,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扫除文盲,培养人才。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讲解这一时期重要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措施,并总结影响,即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

6、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引导学生结合“学思之窗”“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思考: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什么得到较快发展?思路引领:中国教育事业有较大的发展,逐步形成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奠定了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概括指出:发展:①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原因: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二、动乱中的教育出示图片和食指的诗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节选)

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历史图片的内容,通过对话认识“教育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失去青春,失去幸福权利的多桀命运。思考: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进而根据课文整理本目的要点:1.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开始。2.表现: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教师补充资料:张铁生交白卷成英雄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

8、,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同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