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

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

ID:4243465

大小:1.72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7-11-30

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_第1页
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_第2页
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_第3页
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_第4页
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概述1肝性脑病2肝肾综合征3目录第一节概述肝脏的大体解剖图消化与吸收功能: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代谢功能: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生物转化功能:氨、药物、毒物维持机体凝血及免疫功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肝脏的功能一、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致病因素病因及疾病生物性因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及细菌、阿米巴肝脓肿、肝吸虫、血吸虫等寄生虫化学性因素杀虫剂、磷、锑、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等工业毒物;抗生素、中枢神经类药、麻醉剂等药物;慢性酒精中毒遗传性因素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血色病、半乳糖血症、I-II

2、I型高脂血症、酪氨酸血症等免疫性因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营养性因素饥饿、摄入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二、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肝小叶结构肝小叶模式图小叶间A、V肝板肝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细胞电镜模式图肝功能不全(hepaticinsufficiency)肝细胞损伤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一)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低血糖(肝细胞死亡,肝糖原不能转变成葡萄糖,胰岛素灭活减少,糖耐量降低)蛋白质代谢障碍:白蛋白合成减少,运载蛋白功能障碍葡萄糖耐量实验:受检者口服一定

3、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测定血中葡萄糖含量,服后若血糖略有升高,两小时内恢复服前浓度为正常;若服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3小时内不能恢复服前浓度则为异常。临床上常对症状不明显的病人采用该实验来诊断有无糖代谢异常。糖耐量降低:表现为血糖增高幅度高于正常人,回复到空腹水平的时间延长。如:糖尿病,甲亢,严重肝病和糖原累积病。糖耐量增高:空腹血糖值正常或偏低,口服糖后血糖浓度上升不明显,耐量曲线平坦。多见于内分泌功能低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和垂体功能低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肝腹水:①门脉高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淋巴循环障碍;④钠、水潴留(GFR降低,醛固酮

4、增多,ANP减少)电解质代谢紊乱:①低钾血症(醛固酮);②低钠血症(ADH)肝硬变时肝腹水的发生机制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排泄障碍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胆汁酸的摄入、运载或排泄障碍可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严重障碍可诱发DIC生物转化功能障碍药物代谢障碍,易发生药物中毒解毒功能障碍,毒物入血增多激素灭活功能减弱(胰岛素,醛固酮,ADH等)(二)肝Kupffer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kupffer细胞被激活,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作用kupffer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内毒素入血增加:大量侧支循环;屏障功能下降2.内毒素

5、清除减少1.产生活性氧2.产生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3.释放组织因子,引起凝血(三)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肝星形细胞:占肝细胞总数5%;贮脂;胞体收缩,调节肝窦血流。失去脂肪滴,并增殖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蛋白合成旺盛,收缩能力增强合成大量的I型胶原纤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降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增强星形细胞被活化(四)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肝窦内皮细胞:占肝脏细胞总数13%;血栓调节蛋白表达低下,抗凝活性低;通过小孔调节血液-肝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介导Kupffer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6、介导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损害(五)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肝脏相关淋巴细胞(Pit细胞):占肝细胞总数0.5%;肝大颗粒淋巴细胞。有致密颗粒和杆状核心小泡。致密颗粒含有穿孔素、蛋白聚糖分子等核心小泡含有强杀伤性物质黏附于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产生损伤作用【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所呈现的精神、神经综合症。第二节肝性脑病一、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分类病因机理分类急性严重肝病肝脏不能处理毒性代谢产物内源性脑病慢性肝病伴门-体分流毒性产物绕过肝脏外源性脑

7、病物质代谢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黄疸生物转化障碍早期(一期):性格改变之后(二期):行为改变进而(二期):智能改变随后(三期):意识障碍最终(四期):昏迷状态肝性脑病的分期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急性或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肝脏功能失代偿,毒性代谢产物在血循环中堆积而致脑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障碍。◆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γ-氨基丁酸学说1.生理情况下体内氨的来源①食物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后产氨②自血液弥散至肠腔的尿素分解产氨③肾小管上皮谷氨酰胺分解产氨④组织(肝、肾、脑、肌肉等)腺苷酸分解产氨2.氨的清除①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由肾排出体

8、外②肾小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