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

ID:42455532

大小:17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9-15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_第1页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_第2页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_第3页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_第4页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11课时文言断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言断句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2.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正确断句。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学要点了解文言断句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三、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明确考纲:阅读了解明确考纲,明确考纲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等)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1.(2015年高考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1.独立完以近年北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

2、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成典型例京高考本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题考点题目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2.小组交为典型例H:“夫子何哂由也?”流答案题,有助于典例导引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3.推荐代考生迅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表展示答了解高考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案题型及命另一种标点如下。4•总结纠题规律,培H:“夫子何哂由也?”1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3、()“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①请在括号内写岀本句的说话人(1分)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错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答案】(1)曾皙孔子曾皙孔子(2)不同之处:(3分)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要点二:笫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

4、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看法及理由:(2分)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解

5、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和断句。第一小问要求在括号中写出本句的说话人。要想填写这些内容,就要仔细分析题干和前面笫一个版本。题干说“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可见对话的应是“孔子”和“曾皙”;这二人的身份,一为师,一为生。“夫子何哂由也”,这句话应是“曾皙”问孔子,因为“夫子”是对老师的敬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这句应是孔子回答;那么第三句“唯求则非邦也与”又该是曾皙发问,第四句又是孔子说的,以此类推即可。第二小问首先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应为不同之处+观点+理由。然后寻找角度。这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一是对话的方式,一是对话的内容。从对话方式来看,第一

6、则是一次发问,一次作答;第二则是三次发问,三次作答。从第一则看来,学生只一问,老师就从各个方面进行解答,非常详细,非常耐心;从第二则看来,学生问,老师答,师生关系极为和谐。【考点定位】理解文屮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题冃设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如果审不出“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暗示,要想填出答案,难上加难;然后考查学生的文言知识,如果学生不能明白“夫子”的意思,找不到对话的起点或者发问人,想解答本题也很难。第二小问,学生如果不注意审题,就很难明确本题该答什么,可能就忽略了前面的发问“请简要说明

7、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2.(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小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旦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