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

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

ID:42464671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_第1页
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_第2页
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_第3页
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_第4页
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模拟试题练习——分析题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根据材料请回答:(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阐述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2)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答案要点】:(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同一

2、性原理。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和场所,使矛盾的各方在这一统一体中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还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3、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和谐、有序。只有社会稳定、和谐、有序,才能发展经济,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民主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分析说明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一类题重中之重】【答案要点】:(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

4、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坚持实践标准,对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a、只有坚持实践标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只有坚持实践标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破除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和做法。c、只有坚持实践标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看待中国和世界。d、只有坚持实践标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勇于做

5、解放思想的先行者。3、阅读材料:【一类题】材料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面对这场灾难,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有力的救援行动,总书记、总理亲临一线指挥,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救灾过程中,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两院院士舍身忘我,拼命抢救的动人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同胞深情。——摘自《光明日报》2008年5月27日“多难兴邦彰显民族希望”材料2大地震撕裂了大地的胸膛,毁灭了美好的家园,但也激起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决心、爱心和信

6、心……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被一种义无反顾、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着、鼓励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政府部门以及各种救灾团体,每天收到的爱心表达和提供救助的请求难以胜数。有些热情的人们,更是自备物资,亲往灾区,直接参与救灾行动。他们的亲历亲为,是爱的奉献,鲜明地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摘自《光明日报》2008年5月25日“处处都能献爱心做贡献”材料3在大地震的威力面前,脆弱的只是砖瓦,而精神之树却从未折腰。无私无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正是凭着顽强的精神,受灾者才能在生命极限之后创下人间奇迹,救援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带来希望的重生,不放弃,不抛弃……只要精神家园在,那些废墟之上迟早都会

7、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摘自《光明日报》2008年5月21日“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请回答:(1)依据材料1,用矛盾学说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爱精神。(2)依据材料2,用人的价值学说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3)依据材料3,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