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育的灵魂

重塑教育的灵魂

ID:42470123

大小:4.1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15

重塑教育的灵魂_第1页
重塑教育的灵魂_第2页
重塑教育的灵魂_第3页
重塑教育的灵魂_第4页
重塑教育的灵魂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塑教育的灵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塑教育的灵魂华东师大教科院教育学系博士生导师吴遵民教授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的所谓教育“改革”:到底是否成功?有否促进了教育的健康与健全的发展?有否回应了普通民众对教育所持有的深切期待与希望?又是否应该仅仅追求数量上的变化而忽略作为教育的对象——具有生命性的“人”的内在成长与变化?引言问题的提出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脉络影响我国教育改革方向的历史因素与国际思潮十字路口的深刻反思与抉择主要内容教育的本质所谓教育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和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就体现在“有目的”

2、的终极意义和“育人”的最高目标上,即如何把一个具有“动物性”的人通过教育和引导而使他成长为一个“正直的”、“善良的”、能判断是非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则是教育的全部真谛之所在。问题的提出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教”与“育”都应始终关注人性的培养、人格的熏陶,这亦是教育的精神与灵魂之所在。教育若丧失了“灵魂”(这里又指决定教育内在精神的核心),则教育就无异于只剩下了“训练”的形式躯壳,而失去的乃是其精神的支柱,由此教育也就名存实亡了。回顾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欢欣鼓舞的数据截止2010年,我国小学学龄

3、儿童的入学率已达到99.7%;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同样令人振奋,如2010年的高中升大学的比率已经达到了83.3%。那些被忽略的疑问孩子究竟是怎样失去童年的?为了抓分数和升学率,学校的孩子们又是从何时开始感受不到老师“阳光雨露般的熏陶与滋润”?功利化的追求又怎样导致教育逐渐丧失了引导人性向善的“灵魂”?观点:问题的提出教育“改革”,“改”掉的是教育的精神追求,“革”去的是教育的生命品质!为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促使教育回归人性向善的本质,如何对三十年来的教育乱象从根本上作出深刻而明晰的反思,尤其是处在一个全球化的

4、时代,如何使我国的教育既能为国家的繁荣与经济的富强做出贡献,同时又不失去培养健康人性与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灵魂?教育尺度当我们在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进行重新思考与深入分析之际,需要重点关注的其实并不仅仅是教育的内部活动,而是教育对社会整体发展所起的作用,因为它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尺度之一。有学者提出了“教育尺度”的概念,认为“‘教育尺度’是一种基于教育立场的眼光、视角和参照系。这种尺度的形成和运用来自于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教育就是要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人的生命健康及主动地成长和发展。因此,‘能否促进并实现人的生命

5、成长和发展’,就成为‘教育尺度’衡量世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参照系和标准。”以上观点实际上非常明确地彰显了以下事实,即当我们在对教育改革的本身进行反思,或对教育是否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进行检讨之际,都首先必须回到教育的“原点”来加以思考与衡量,否则就会失去评判的基本立场与方向,而这个“原点”在笔者看来就是教育的“灵魂”。因此只有重塑教育灵魂,并以此作为评判的基准,才能确立“教育”的立场并分辩“教育”的真伪,而所谓的“尺度”也才有了一个基本的坐标。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脉络第一个阶段:1977年至1985年以邓小平同

6、志复出主持工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并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为标志。而这也是对“文革”十年间取消教育、轻视知识及以阶级斗争主导一切的教育极端思潮的深刻反思。通过恢复高考,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乃至重新恢复并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秩序的“号角”也就正式吹响。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第一条就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把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繁荣尤其是改革开放

7、的经济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并针对教育领域中管理模式、教育结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上的问题,从体制上入手,进行深入的改革,则是这一阶段教育改革的总体特征。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脉络第二个阶段:1986年至1992年为了切实保障国务院出台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提出的“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同时真正实现在法律上保障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益,立法层面开始了一场“以法治教”的行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该法再次明确了教育管理权的下放,并把地方政府作为承担义务教育责任的主体。此后,教育

8、部还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与条例,如《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198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88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教育督导暂行规定》(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年)等。这一阶段还对教育应如何促进经济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教育促经济的思路变化亦对教育本身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目标及其发展重心开始悄然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