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

ID:42480595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_第1页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_第2页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_第3页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_第4页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摘要介绍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沿江沿淮地区果蔗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果蔗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关键词果蔗;高效;栽培技术;沿江沿淮地区;安徽省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084-02果蔗栽培在安徽省有逾1000年的历史,最初是中国竹蔗,细长如小竹,皮厚汁少。全省各地分散种植,多为农民食用,进入市场少。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民开始发展果蔗种植,引进品种,流转土地

2、。为了把果蔗产业做大做强,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成立了果蔗协会和果蔗种植合作社,现发展到安徽省105个县市区(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其中有67个县(市、区)果蔗种植面积上万公顷。现总结安徽省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1品种选择拔地拉(Badila),是由国外引进的热带型品种,将其作为果蔗栽培,又被称为黑皮蔗。拔地拉含纤维8%以下,蔗糖含量达12%,节间15cm左右,直径3cm以上,高达2.5m,抗风折、抗倒伏的能力较强,高产稳产。2选地整地2.1选地选择深厚肥沃、质地松碎、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土壤,在红壤土和砂壤土的水旱田或有水

3、源灌溉的旱坡地均可种植[1]。果蔗在水田种植时,应先开排灌沟,忌连作。2.2整地整地前,深翻土壤,多犁多耙。耕耙碎土壤后,即开沟起畦(畦宽约40cm,高5~7cm)o开沟起畦要求整齐平直、畦沟平、蔗畦齐。凡起宽畦(畦面宽约210cm)宽沟的,准备在畦的两边近沟底处植1行蔗,即每条沟的两边各种1行果蔗,畦面上可种植其他作物。以后果蔗培土时,畦面上的作物已经收获,就将两邻的土分2~3次培入甘蔗根部,原來的畦面又变成沟,成为单行蔗。畦小沟狭的,大都种1行果蔗,行距90〜110cmo为充分利用土地与阳光,促进土壤风化,利用前作物剩余茎叶及养分,减少杂草,应进行套种[2]。

4、3播种蔗苗來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应选择蔗芽饱满、无病毒种茎,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种,然后平植或斜植,蔗芽向两侧,并保证生长带充分接触地面。lm摆6〜7个双芽段12-15个芽,用种量12t/hm2左右,播种前将种苗置于溪水中浸种2〜3d,或用2%石灰水浸种1d,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10〜15min。地温到10°C左右即可下种(地温保持5°C以上),安徽省一般在3月中下旬下种。近年來为了节省人工,部分蔗区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方式进行种植。4出间管理4.1土肥水管理4.1.1施肥。甘蔗需肥量较大,宜多施绿肥、饼肥、腐熟鸡、牛粪等有机肥22.5t/

5、hm2作底肥。下种前施硫酸钾复合肥1500kg/hm2入种植沟,以促进生长。为保持甜、津、脆、嫩的优良品质,不宜施人粪尿[3]。对于底肥欠丰、土质较差、前期追肥较少、埔情欠佳的蔗出,应在拔节前后结合浇水,施入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尿素150kg/hm2,随浇随撒入蔗出,或在培土时埋入地下,以促茎秆增粗增色,增加含糖量。甘蔗伸长期是发人根、开大叶、长大茎需养分最多的时候,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50%以上。因此,必须重攻茎肥,而且以施氮肥为主,以促进蔗茎生长和增粗,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和糖分。可施复合肥750kg/hm2.尿素225kg/hm2>饼肥375kg/h

6、m2。若蔗株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可少施;若长势较差、过早枯黄或早衰,应早施重施。追肥需勤施薄施,但牛长后期尽量少施或不施氮肥。为促进生长和提高果蔗品质,进入拔节期后应喷施赤霉素,每次间隔12d左右,共喷3~5次,第1次喷施浓度按说明书使用,第2次起每次按50%增加浓度,在喷施时加入2%尿素和2%硫酸二氢钾溶液效果更佳。4.1.2灌溉。果蔗需水量大,对水分反应敏感,需增加灌溉次数,且停止浇水时间也迟。保证整个生长期蔗地的润、湿、润,有条件的可使用滴灌或喷灌。拔节伸长期,要做好防旱工作。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若遇丁旱应及时灌水;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在培土时进行封畦筑境,分

7、段蓄水;雨后中耕松土,用枯蔗叶或稻草覆盖表土。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沙围出、滩涂地,应通过疏通各级排水沟、加深环出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结合大培土加深田中排水沟,进行防涝[4-5]o4.1.3培土。除日常松土培根外,大培土不能少于2次,以增强果蔗的抗旱、抗倒伏能力,提高品质。拔节伸长期后,进行一次大培土。在蔗苗数己足够、蔗株基部己拔节露出2〜3个节时,进行第2次大培土,一般先施攻茎伸长肥,随后进行大培土。同时,注意培土质量,培土前剥除蔗茎基部的枯叶和无效分篥,使基部蔗节的根点能与土壤紧密接触,蔗株间不留空隙,用碎土填满。大培土高度为15〜20cm,边培土边踏实[

8、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