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ID:4250340

大小:140.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30

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15卷第4期沈阳药科大学学报Vol_15No4I998年10月JournalofShenya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Oct.1998p.299———————新型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袁树军邓英杰’.9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沈阳110015陈永红.。—.....—一沈阳市中医研究所沈阳110I6I霎关篓键词茎脂茎质鍪体;热篓敏脂质生体;新型热敏脂质体牙滞鳓、.硝‘{濂Z刀适q-q.·多鼹分娄号R94l热敏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脂质体.进一步增加了脂质体的靶向性,减少了

2、网状内皮系统对脂质体的摄取.提高了药物疗效,降低了毒性,因此在脂质体的研究中较受重视⋯.迄今为止热敏脂质体已被尝试用于大分子物质J、抗生素及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其中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研究较为深入,如阿霉索热敏脂质体,、顺铂热敏脂质体-1】以及甲氨喋呤热敏脂质体等J.实验结果证明热敏脂质体的包裹能明显增加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非网状内皮系统的毒性.并且降低脂质体药物对网状内皮系统的毒性,但是作为药物载体热敏脂质体仍有其缺点,如体内滞留时间短,不能完全克服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而且膜材来源狭窄,价格昂贵等等为了克服

3、热敏脂质体现存的缺点,并进一步增加热敏脂质体的靶向性.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型热敏脂质体: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磁性热敏脂质体.免疫热敏脂质体及多聚物热敏脂质体等.作者将对上述新型热敏脂质体综述如下.1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普通热敏脂质体给药进入体内后.一部分热敏脂质体被网状内皮系统识别和摄取.另一部分热敏脂质体到达靶区受热释放药物.发挥药效.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一方面降低了热敏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药物对网状内皮系统的毒性,因此理想的热敏脂质体在体内应有较高的稳定性,而到达靶区时则会快速释放药物,发挥药效.长循环脂质体的出现一

4、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状内皮系统对脂质体的吞噬作用,其原理是将亲水性大分子如PEG等通过脂质锚镶嵌到脂质体膜上.在脂质体表面形成亲水层.从而降低了网状内皮系统的识别与摄取“为延长热敏脂质体的血循环时间.近来有人尝试将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热敏脂质体的工作中.Maruyama【l”将GM1(神经节苷脂)嵌在阿霉索热敏脂质体表面,制备了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新型热敏脂质体明显增加了药物的血循环时间小白鼠尾静脉给药后30rain,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血药浓度为普通热敏脂质体的3、5倍而且药物的体内分布收稿日期:I99803

5、.3I第一作者:26岁,男,I995级研究生I)指导教师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第15卷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状内皮系统的药物浓度为普通热敏脂质体的1/9,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为普通热敏脂质体的2.5倍,是游离药物的6倍.在抗肿瘤效果方面,使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热疗法或使用普通热敏脂质体.GaberMH'I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采用长循环脂质体研究中通常使用的亲水性大分子PEG—PE(聚氧乙烯醇磷脂酰乙醇胺复合物)作为脂质体稳定剂并对这种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特征

6、和释放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似的结果.总之,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特点是降低了网状内皮系统对热敏脂质体的识别和摄取,增加了药物靶向指数,降低了其对网状内皮系统的毒性现存的问题是亲水性大分子的嵌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脂质体热敏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大分子,使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既保持较好的热敏性又具有很好的长循环特征将是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研究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磁性热敏脂质体磁I生热敏脂质体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热敏脂质体,其方法是将磁性物质Fe304,右旋糖苷铁等包裹在热敏脂质体中.体内给药后,在身体的局部施以固定磁场增加热敏脂质体在局部的

7、滞留时间,同时在体外进行加热控释,因此进一步增加了热敏脂质体的靶向性.对此ViroonchatapanE1994年和1996年“分别作了体外实验和体外肝灌流实验.体外实验的结果证明磁性物质的存在能明显地增加药物在局部的停留时间在肝灌流实验中Viroonchat—apanE用CdC13阻断了网状内皮系统,并对阻断前后磁性热敏脂质体的靶向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阻断后磁性热敏脂质体的靶向系数为1.6~3.1,而网状内皮系统正常的大鼠其靶向指数为1.1~1.4.(热敏脂质体靶向指数为基数1).该结果一方面说明磁性热敏脂质体仍易于被网状内皮系

8、统吞噬,另一方面也说明磁性热敏脂质体更适合于非网状内皮系统给药电磁加热法是肿瘤热疗中的一种新型加热法,其原理是在体内给予磁性粒子,在体外用高频电磁场诱发磁矢量旋转产生热量【I,因此这种加热法具有可以对机体深层加热的优点,所以近年来在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