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ID:42517233

大小:571.3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6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2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4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巴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考试卷类型:A高二年级地理试题出题人:林瑞卿审题人:林瑞卿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2•请将I、II卷的答案都填、涂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共计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1.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A.文化区域B.行政区域C.气候区域D.商业区和住宅区2.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

2、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四大地区划分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内蒙古一一东北地区B.内蒙古、重庆、广西一一西部地区C.江西、福建、上海一一东部地区D.安徽、湖南、四川一一屮部地区《人民日报》2009年7月27日报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5-6题。5.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A.劳动力密集型B.

3、技术密集型C.资源密集型D.动力指向型6.珠江三角洲新一轮转移的结果是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B.增加了生产成本A.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B.既为转入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7—8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1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国"J能属于发展中国家D.阶段II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2.阶段III,该国新增就业机会最主要来自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笫三产业

4、水平(%)图例亠城需化水平’4工业花平D.资源密集型产业第(%)OJOO204060801第一产业第20三40产60业8040产业20读“我国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9〜11题。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3、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B.cabC.cbaD.bac4.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采矿业B.食品工业C.汽车工业D.电子工业5.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A.c时期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体B.b〜c时期可

5、能出现企业外迁现彖读“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12〜13题。12.该省可能是:A.辽宁省B.江苏省13.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來看:C.台湾省D.云南省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近几年春季,受亚洲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來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4〜15题。14.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B.草地退化C

6、.土地退化D.林地退化15.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沟谷发育,沟壑纵横,地形破碎。虽有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完成以16-17题。16.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外力作用是九风力沉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17.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是①植被覆盖率低②轮荒耕作③开挖煤矿④黄土土质疏松⑤夏季多暴雨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

7、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暈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18•“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1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

8、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0〜21题。2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2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水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