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

【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

ID:42525025

大小:244.31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9-16

【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_第1页
【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_第2页
【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_第3页
【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_第4页
【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详解】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七模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辽宁省鞍山一中高考语文七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屮国传统的“比德”的自然审美观产生于儒家,受其伦理学的影响。较早见于孔子的学说,著名的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德”说的意思是自然物象之所以美,在于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从中可以感受或体味到某种人格美。“比”指象征或比拟,“徳”指伦理道徳或精神品徳。“比徳”说是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其实

2、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伦理品格。这种以自然“比德”的做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屈原的作品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等可以看做是对孔子“比德”观的继承。“比德”观在元、明、清的文人画作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梅、兰、竹、菊等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寄托着画家的人生理想,成为崇高品德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比德”的审美观继续发展,乂出现了“畅神”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认为自然物的美在于能怡神悦性,比Z“比德”,“畅神”观更具美学色彩,这种审美观的出现,扩大了对自然的审美范围。山水诗、山水

3、画特别盛行,与此种审美观大有关系。宋朝画家郭熙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这就把人对自然的喜爱归于情感的欲求了。不是为了“比德”,而是为了获得情感愉悦,人徜徉于大自然,陶醉于大白然。中国大部分的山水诗、山水画都是表现这种“畅神”的审美观。对自然美的欣赏,中西方有共同之处,即兼顾口然物的口然屈性和社会屈性;但也有不同之处,中国较多地注重自然物与人的联系,特别是精神方面的联系,西方则较多地注重自然物本身的性质。西方哲学偏重于从认识

4、论的角度观察大自然,主要靠理智、靠思维,情感因素遭到圧抑。认识论的态度也与实践功利的态度有直接的联系。西方对白然美的认识一般偏重于自然物本身的性质,不是更多地从审美主体而是更多地从审美客体寻找自然美Z所在。自然在中西方艺术中的地位大不相同,因之,中酋方是两种不同艺术体系,亚里士多德提出:“美与不美,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本零散的因素结合为统一体。”美国艺术家托马斯说,美有三要素:完整、和谐、鲜明。他们认为自然物的美在其形式诸因素的和谐统一。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自然物的美美在与人的生活关

5、系上。这看似与小国的自然美学观相同,但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屮国传统的自然美学观注重的是自然与人的精神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侧重于口然物的物质功利性。(摘编自陈望衡《中西自然美学观比较研究》)(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比徳”的自然审美观产生于儒家,注重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比徳”,审美主体将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表现人格美。B.“比徳”的自然审美观受儒家伦理学的影响,把自然物的一些属性与人的品德修养联系在-起,让自然物承载某些道徳伦理品格。C.''比徳”的自然审美观认为自然物的美与自然属性无

6、关,而取决于它所比附的道德情操品格,是人的道德品格客观化。D.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屈原的作品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等都体现出“比徳”的自然审美观。(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畅神”的审美观,更具有美学色彩,它认为自然物的美在于能怡神悦性,宋朝画家郭熙就把人对于自然的喜好归结于人的情感欲求。B.无论中方还是西方,在审美方面对自然美的认识都有共同之处,即都强调了自然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C.中国传统的自然美学观较之西方,更多地从

7、审美客体寻找自然美之所在,它认为自然美较多地表现在自然物与人,特别是与人精神方面的联系。D.对自然美的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屮国的自然美学观最为相同,他也认为,自然物的美美在口然物的物质功利性和与人的生活关系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属于理智型、思维型,较多注重自然物本身的性质,偏重于自然物的物质功利性。B.“比徳”说和“畅神”说体现了人们对于徜徉在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感欲求,屮国山水诗、山水画的创作可以满足人们情感的欲求。C.自然在中西方艺术

8、中地位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对自然美认识的差异,这种认识的差异体现在各自的作品中,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体系。D.托马斯的美学三要索是完整、和谐、鲜明,他认为白然物的美在其形式诸因素的和谐统一。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双长丝袜凯特•肖邦(美)(1)一天,年轻的索莫斯太太意外拥有了十五美元,这对她来说是一大笔钱,让她觉得无比珍贵,也想起自己好儿年没有享受过了。(2)如何利用这笔钱成了萦绕在她脑海中的问题。有那么一两天她看起來像梦游一般,反复斟酌后,一个合适而明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