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教学设计

ID:42526641

大小:360.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6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数学活动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授课人李兵课型新授课时间2016.9.27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点阵(数学模型),了解并掌握一些点阵;2.探索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3.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学情分析三角点阵中的前n行的点数计算数学活动的学习,既是给小学中1+2+3+···+100的求和公式的推导给出答案,又给高中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求和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本节数学活动的学习,既能起到巩固旧知,激发学习新知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重

2、难点重点:探索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难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形式和意图一、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

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能激起学生兴趣。二、给出情景引入课题三角点阵中,从上往下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行有n个点……前1行的点数和:1;前2行的点数和:3;前3行的点数和:6;前4行的点数和:10前n行的点数和:?如果用试验的方法,由上而下逐渐相加其点数,虽然能得到结果,但是当n很大的时候,我们怎么简捷的得出答案呢?通过设问,提出课题----板书课题三、自由讨论得出结论前n行

4、的点数和:可以发现:两式相加整理得:学生充分讨论,学生归纳、老师总结(推导过程以板书形式呈现)四、教学活动:图形释疑加深理解所以归纳得到:所以,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为:类似以上的这种求和方法,我们称为倒序相加求和法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有直观的掌握点阵前n行的点数和的推导过程,并理解倒序相加求和求和方法。五、学会应用深化主题题目:假设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为300,求n的值。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若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说明道理。通过应用,达到掌握公式结论的目的。变式训练:如果把上图的三角点阵中各行的点数依次换为2,4,6

5、,…,2n,…,你能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满足什么规律吗?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若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说明道理。变式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掌握结论。六、随堂训练,检测效果1.放铅笔的V形槽如图,每往上一层可以多放一支铅笔.现有190支铅笔,则要放几层?2.观察下图已有的几个图形,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你能表示第N个图形的点数吗?第几个图形的点数为91个?两个训练题的设计,遵循从简到难的思想,并且第二题,是深化本课时的核心,第二题将从多种角度,对点阵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至少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讨论。七、收获与体会

6、你学到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1.三角点阵的前n行点数和的计算;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三角点阵问题;3.从多角度来归纳、总结点阵的规律;学生归纳、老师总结八、作业与思考1.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摆第一个图案要用7枚棋子,摆第二个图案要用19枚棋子,摆第三个图案要用37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则摆第七个图案要用多少枚棋子?能否使用127枚棋子摆出一个类似的图案?若能是第几个图形,若不能说明理由。点阵问题是中考的热门问题,多有涉及,而我们学习三角点阵,而不局限三角点阵,用一个正六边行点阵,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对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思想的引导

7、。九、板书设计课题:推导结论书写结论训练题的讲解板书十、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的讲授,有几点反思:1.较好的突出主题,完成各个教学环节;2.能充分地与学生发生互动,特别是在随堂训练的第二题,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给师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根本的解决王倩同学提出的解题思路,需要掌握高中数学数列部分的累加法;3.能很好的控制步步推进的授课理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立足三角点阵的讲解,又不局限在三角点阵中;4.在时间的分配上,可以进一步的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