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

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

ID:42545295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7

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_第1页
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_第2页
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_第3页
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_第4页
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福民: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名师杰岀的建筑教育先驱柳士英柳士英(1893-1973),又名飞雄,江苏苏州人。童年家境贫寒,就读于地方善堂附设小学。光绪三十三年(1901)考入公费的南京江南陆军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兄柳伯英受同盟会派遣,领导了苏州光复。柳士英也返回故乡,组织革命新军,担任北伐先锋营营长,参加会攻南京Z役。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兄逃往日本,于1914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预科一年后升入本科。“五四”运动前以满腔爱国热情积极响应,参加留日学生冋国请愿代表团,主办《救国日报》。国共合作北伐时,其兄柳伯英与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书记汪伯乐因秘密纽•织策划事

2、泄,惨遭军阀孙传芳杀害。柳士英义愤填膺,在北伐胜利及1926年苏州各界追悼柳伯英烈士大会上高呼:“柳伯英没有死,他回来了,他还要为苏州民众做事!”柳士英1920年从H本毕业归国回到上海。1922年与留F1同学、挚友刘敦桢、王克生、朱士圭诸先生创办“华海建筑事务所”(一说“华海公司建筑部”),为我国建筑师早期在上海创办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任设计部主任。参与的第一个设计工程是一个规模很大、全套美国进口设备的现代工业——杭州武林造纸厂,30岁的柳士英从一开始就显露了他的建筑设计才华。1923年受其兄柳伯英(曾在上海、苏州开办休育学校)积极主张兴办教育的影响,回到故乡,参加了著名的

3、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办建筑科,担任科主任、教授,并邀请刘敦桢、朱士圭诸先生共同办学,开创我国现代建筑教育Z先河。1927年,苏州筹备建市,柳士英被委任为苏州市政工程筹备处总工程师,并首任苏州市工务局局长。在任期间主持苏州市城市建设与规划,近现代苏州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城市规划《苏州工务计划设想》于1927年底诞生。制定三横三竖六大干道和外围循环线,整理拓宽I口城街道,修复城内三横四纵河道系统,开辟金门、平门,修筑城市屮心通往火车站、通往虎丘风景区的交通大道,为苏州市现代城市建设奠定基础。柳士英回忆道:“凡市区的勘测、工程的视察、计划的拟定、民情的调查,我都H夜不倦地T作着

4、,我是将此作为我终生可以尽瘁的地方事业o"1928年苏州建市,1930年撤市,与吴县合并,此计划夭折,但以后苏州城市建设许多方案的实施多可在其屮找到雏形。这是柳士英对故乡苏州建设的贡献。1934年,由刘敦桢力荐,柳士英应邀赴湖南大学,任湖南人学土木系教授,在湖人创设建筑组,开创了湖南建筑教育。并先后兼任长沙楚怡工业学校、长沙高等工业学校、氏沙公输学校教授、氏沙迪新土木建筑公司总建筑师、湖南克强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创办建筑学专业,应当时国家建筑急需人才,又创办建筑专科和土木专科。1952年受命筹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任筹委会主任,一年后任

5、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院长。1958年后,先后任湖南T学院院长、湖南人学副校长、高教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职。1962年担任导师,为新中国培养建筑学研究生最早的导师之一。曾著有《西洋建筑史》、《五柱规范》、《建筑营造学》、《建筑制图规范》等教材。设计作品有湖南大学校园规划和大礼堂、图书馆、工程馆,武汉华屮T学院(现华屮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以及一批现代丁厂、医院等。其设计作品体现了他执着追求的精神,体现了他的品格和文化素养,有一种清新雅朴、融汇屮西的内涵,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性。如湖大校址位于著名的岳麓书院原址,经柳士英、刘敦桢等设计,有“山灵虽奇,得人文而显”Z盛誉。新

6、中国建立后,柳士英于195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民革中央委员和湖南省委员,并历任湖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1年筹建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首任理事长。1973年病逝于湖南长沙湖南大学,终年80岁。与梁思成并称为“北梁南刘”的刘敦桢在中国建筑学界的开山宗师中,梁思成、刘敦桢是典型代表,二位先生不仅分别是东北大学建筑系和苏工专建筑科的创始人之一,而冃都是屮国建筑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据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刘敦桢问梁思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应该从何处入手?”梁思成没有马上回答,顺手从桌上

7、拿了一张纸,写了两个字,刘敦桢也拿起一张纸写了两个字,当两个人把各白手上的字亮出来,竞发现不约而同地都写T“材契”二字。意为研究屮国古代建筑,应特别注意研究它的用材规范。刘敦桢(1897-1968年),字士能,湖南省新宁县人。父亲在清末一度任江苏东台县令。刘敦桢在1913年刚满16岁时考取了赴日本的公费留学,1916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科,次年转入建筑科。1921年毕业后冋到上海,不久与同窗柳士英等在法租界霞飞路创办了第一所完全曲中国人经营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1923年9月,乂与柳士英、朱士圭等共创苏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