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

ID:42545988

大小:162.2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7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1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3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4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章末综合测评(二)生物群落的演替(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下列关于种群、物种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32570204]A.某片成熟的竹林里竹子的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可以说明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阳光和食物C.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形成了新物种【解析】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结构是指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在竹林中,竹子的底层

2、有草本植物和少许的灌木,这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群的增长随种群密度的不同而不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而不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2.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土壤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且活动范围很小,不适用标记重捕法;土壤

3、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可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答案】B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导学号:32570205]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营养条件变化,pH和温度变化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答案】D2.某主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

4、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个体数杲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从图示分析,该坐标图为某种群的季节图,纵坐标为种群个体数量变化。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

5、系统。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数量将增加,但应该也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所以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结构变动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在K值附近波动;若a点时环境因素变化,食物量不变,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按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答案】A1.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鹏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32570206]捕获总鸟数麻雀黄鹏第一次捕捉10046(标记后放生)4

6、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102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鹏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鹏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小【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X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一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可分别得出该地区麻雀和黄鹉的种群密度。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

7、的结果应偏大。【答案】D1.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一定区域内,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个体数量,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答案】D1.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下图曲线①,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导学号:32570207]A.I猎物种群的密度猎物种群的密度區丑鼻镇呂«爼B.IIC

8、・IIID・IV【解析】猎物的种群密度越大,其被捕获的数量越多,故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随猎物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猎物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越多,被捕获的猎物数量在猎物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越小,如曲线IV。【答案】D2.分析以下实例,正确的是()①白蚁消化道中主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