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

ID:4255442

大小:197.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30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_第1页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_第2页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_第3页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_第4页
资源描述: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3期发光学报Vol126No132005年6月CHINESEJOURNALOFLUMINESCENCEJune,2005文章编号:100027032(2005)0320395204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3刘钟馨,宋宏伟,于立新,杨林梅(中国科学院激发态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摘要:报道了一种采用湿化学法,以Ag纳米球为模板合成纳米Au球壳水溶胶的新方法,并对这种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质进行了研究。TEM分析表明,Au纳米颗粒呈球壳结构,粒径约为20nm,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硬团聚体存在。随着氯金酸加入量的增加,Au球壳的吸收峰位置从可见区(~400nm

2、)逐渐红移至近红外区(~800nm)。测量了不同浓度的Au球壳水溶胶经近红外激光照射后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经1.9W/2mm的808nm近红外光照射10min,温度最高升高了5.5℃。由于800~1200nm是人体组织的透射窗口,肿瘤细胞在42℃左右即可被杀死,这种纳米Au球壳材料有望在利用光热转换的红外热疗中得到应用,并有可能利用光动力实现药物释放。关键词:Au;纳米球壳;光热转换中图分类号:O433.51;O431.14PACC:8120;8630S文献标识码:A容易实现,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1引言2实验贵重金属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实验所

3、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有机包裹的[1~3]景,近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Ag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文献[7]报道相类似。在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与其尺寸、形貌和结柠檬酸的存在下用NaBH4还原AgNO3,制备纳米构紧密相关。很多方法被用来制备贵金属纳米材Ag水溶胶。然后以其为模板滴入不同计量的料,而且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纳米材料已经被制备HAuCl4,继续反应30min,至反应液颜色稳定为[1][4][5]出来例如:纳米球、纳米棒、纳米带、纳米止。随着加入HAuCl4的量不同,反应液的颜色从[6][7]盘、纳米棱柱等。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浅黄逐渐变绿、变蓝,最后变成浅紫色。来越多的不同结构

4、的纳米材料正在被研究,如:纳[8]3结果与讨论米管、纳米球壳、纳米盒子、纳米胶囊等。最近几年,核壳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311吸收光谱和应用前景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例如:纳在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颜色发生一系列变米Au球壳包覆的硅球在近红外区的特殊吸收性化。起初为黄色,这是Ag纳米水溶胶的特征颜质,使这种材料成为理想的光热转换药物载体,在色。随着HAuCl4滴入量的增加,溶液逐渐变绿、[9,10]生物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研究小组变蓝,最后变为浅紫色。图1为在10mLAg水溶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尝试着将其用于癌症胶中分别滴入0,0.3,0.5,0.7,1mLHAuCl4所

5、治疗。因此,制备形貌可控的金属壳纳米材料已得反应液的紫外2可见2红外吸收光谱。从吸收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报道一种更为简单的湿谱中可以看出在400nm处的Ag表面等离子共化学法合成金纳米球壳。这种方法反应条件简单振吸收减弱的同时伴随着在450,700nm处的两收稿日期:2004208220;修订日期:2004211224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0274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4086,3938146)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钟馨(197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金属超微粒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研究。3:通讯联系人;E2mail:songhongwei200

6、0@sina.com.cn,Tel:(0431)61763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396发光学报第26卷个新峰的增强。随着HAuCl4滴入量的增加,450Au球壳的电子衍射图像,这些衍射环于JCPDSnm处的吸收峰也逐渐减弱而700nm处的吸收峰0420784相一致说明生成的Au为面心立方晶体。增强并逐渐红移。随着HAuCl4滴入量的增加,样图2(d)表明在由于过量的HAuCl4存在使得Au品在400,450nm处的吸收峰完全消

7、失,而强吸收的壳状结构逐渐瓦解形成了一些Au的碎片。这峰移至近红外区大约800nm处。进而,由于过量与吸收测试的结果相一致。的HAuCl4存在使得Au的壳状结构逐渐被瓦解,形成了一些Au的颗粒,从而表现出Au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值位置在530nm。图1与不同体积的1mmol/LHAuCl4反应前后的Ag纳图2与不同体积的1mmol/LHAuCl4反应前后的Ag纳米水溶胶的吸收光谱米水溶胶的TEM照片Fi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