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

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

ID:42559193

大小:38.6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9-17

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_第1页
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_第2页
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_第3页
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_第4页
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归纳(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

2、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生物起源说:

3、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5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传递生产经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没有独立形态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1.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庠”、“序”、“校”的施教机构;  2.西周以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封建社会

4、教育:1.春秋: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1  2.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唐: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如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4.明清: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清末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教育发展:  1.古希腊:雅典,培养综合能力;斯巴达,培养军人和勇士,体格教育2.古印度:宗教教育盛行  3.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最典型特征  4.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骑士学校,培养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武士  古代教育的特征:产生了学校;教育

5、与生产劳动想脱离,非生产性;具有阶级性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6、孟子·尽心上》  孔子:“仁”“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人的身心发展“外铄论”  墨子:“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传授,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亲知”“闻知”“说知”老子和庄子:道家学派,主张一切回归自然,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道法自然”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礼记》的一篇。“臧息相辅”: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化民成俗,其必学”: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开而弗达”启发原则  苏格拉底:雄辩说,“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最

7、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    2  二、教育学的初创阶段: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教育要适应自然;  泛智教育  洛克:英国哲学家,《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白板说”卢梭:法国思想家,《爱弥儿》,强调自然教育,“性善论”康德:《康德论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