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

ID:42579289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8

《生命的壮歌_第1页
《生命的壮歌_第2页
《生命的壮歌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命的壮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名称生命的壮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2.会读会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肆虐、束手待毙、肝胆俱裂”。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设计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教学目标制定依据学生分析小学生对故事性的文章比较感兴趣,这样的文章比较容易理解。教材分析《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

2、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过程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教师谈话和追问,学生活动预设及各环节的设计意图)课堂小记510一、揭题引读,感知文章结构二、学习“蚁国英雄”1.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生命的壮歌》,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2.预习课文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一篇课文有两个故事组成,(说出故事的名字)这两个故事虽然题材不同,但是主题却是一致的,这是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

3、学生学习兴趣。(一)初读感知 1.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板书──“蚁国英雄”) 2.15蚂蚁,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非常弱小的,而在这里却称它们为英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开火车指名读,集体评价跟读。 项链 丘陵 可怜 惋惜 火神肆虐 束手待毙 火舌舔动 肝胆俱裂 (2)指名分层读课文,适时点拨指导。 (3)交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4)师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

4、内容。(板书:了解大意)【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精读感悟 1.理清了故事的线索,(课件)默读课文,思考蚁国英雄是谁?画出自己描写它们英雄行为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2.指生读,相机出示 A、蚁国英雄是谁? B、描写它们英雄行为的句子 (1)“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的理解。(在危险面前的沉着、和团结) (2)“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

5、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岌岌可危、生命垂危、身馅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境……) 过渡延展: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个词来概括,91三、布置作业  如果我们常做这样的练习,我们的语言将会及其丰富。 (3)“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的理解 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可是这些外层蚂蚁到死也没有松动丝毫。是什么支持着它们呢?(勇敢的精神、团结的力量、种族的生存) (4)为什么

6、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4.小结学法:品味词句【设计意图】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掌握课文内容。(三)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1.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2.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在这个题目中哪个字的分量最重?你能不能用“壮”字组几个最适合于这篇课文的词语?(壮烈、悲壮、壮丽、雄壮等) 3.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自由的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板书:朗读感悟) 4.学法小结:刚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的方法,依据板书总结:了解大意、

7、品味词句、朗读感悟。【设计意图】朗读感悟,品位词句。 运用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自学“生命桥”这则故事。   板书设计:17生命的壮歌团结协作勇于献身课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