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42603860

大小:9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18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郑州智林学校高一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本卷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屮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晩,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

2、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屮"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吋期tl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亭。隋唐以后,随

3、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佼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來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屮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屮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屮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屮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

4、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枚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以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

5、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问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屮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出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小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

6、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屮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Z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屮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屮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D.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

7、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屮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眩、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小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B.沂南汉画像石屮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C.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己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屮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

8、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