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文化与中国人自然观

猿猴文化与中国人自然观

ID:42613884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8

猿猴文化与中国人自然观_第1页
猿猴文化与中国人自然观_第2页
猿猴文化与中国人自然观_第3页
猿猴文化与中国人自然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猿猴文化与中国人自然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猿猴文化和中国人自然观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关于猿猴的文化,比如英语俚语中有getone'smonkeyup(发怒冒火),haveamonkeyonone'shouse(房屋被抵押)等短语,印度的很多宗教都有关于猴子的崇拜和信仰,日本历史中的名人丰臣秀吉被比喻为猴子等。而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中国当然也不会缺乏有关猿猴的文化。有关猿猴的文化是中国人对于猿猴这个物种乃至整个自然界的看法也就是中国人的自然观的反应。除了猿猴本身的一些特性之外,还会受到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生产力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

2、能力,当然中国早期社会一些自然观和猿猴文化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后来人们对于猿猴的看法。首先我们来看下猿猴在古人眼里有些什么特性。第一点,猿猴在古人眼里是种常见的动物,往往不是什么稀有的神兽,比如作为麒麟的长颈鹿。这就决定了在中国人出现文明后是把猿猴作为动物看待的,是一种“歧视”的观点,尤其在强调人的价值的儒家学说影响下。第二点,猿猴都身手敏捷并且具有智慧,但猿是一种数量稀少(在古人眼里)、独居并且远离人世的善类,而猴则是数量众多,群居并且经常骚扰人的同时喧闹、自作聪明和欲望强烈的一种动物。所以很多贬义的成语俗语都是跟猴有关而不是猿(心猿意马

3、是反例),猿是往往作为仙怪或者悲伤意境的象征,唐代柳宗元甚至写出了《憎王孙文》(当然他主要是以猴讽人)。不过后来人们也认识到了猿与猴差别不大,但对于猿猴的褒贬不一依然存在。我认为中国人的对猿猴的看法和自然观是这样发展演变的:一开始,上古的人们是对于猴子乃至很多的动物和自然界的现象(最典型的是雷和火)是非常崇拜乃至畏惧的。大的原因是古人生产力和认识力底下而产生的“泛神论”、“泛灵论”和“万物有灵”一类的想法。而具体到猴子可能是人们崇拜猴子的强大的生殖能力和矫健的身手,前者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代文献中没有太多的体现,但是可以通过各种猿猴抢婚

4、的故事看出来,后者则有很多的表现,比如最早的可信的关于猿猴的描述《诗经·小雅·角弓》诗句:“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就提到了猿猴爬树的本领,而那些本领高强的猴精猴神更加体现了这一点。至于畏惧,当然就是当是人类早期遭受病痛早夭、野兽袭击和严寒饥饿这些苦难所带来的结果,具体到猴子就是猴子对于早期人类的“欺负”了,猿猴可能会偷窃抢夺人们的采集狩猎成果或者伤害人类的弱小个体,再有可能就是人们在狩猎时根本抓不住猴子或者受到猴群的围攻,也许抓到猴子后猴子也不是那么好吃并且很容易就逃跑,无法驯养。这些信仰在古代的发展除了各种以猿

5、猴为原型的鬼神之外还有值得注意的就是一些部族将猿猴当作了自己部族的祖先,上升到了图腾的高度。在藏族的《西藏王统记》等藏文文献中,就记载了由观世音菩萨点化的一只猕猴与岩洞女妖婚配生育人类的神话。到了后来,因为人们的生产力提高和开发自然还有早起统治者为了统治辽阔地域的需要,以及人类对于动物的驯化,动物在人们心目中开始成为一种工具,人们开始了对猿猴和自然的客观调查,《山海经》就是这种代表,虽然《山海经》里也充斥着很多神灵或者鬼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了对于猿猴以及自然的一种重新认识,人们不再一味的崇拜或畏惧猴子,而是开始厌恶、喜欢或者利用。另

6、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统治者意欲树立对于君主和现实社会秩序的信仰而对原来的鬼神崇拜和自然崇拜有所打压,比如儒家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描述商人事鬼(甲骨文中有“夔”,据说是类似猴子的神仙)周人事天并赞颂周代的人本思想等,这种现象应该最早于周代极为盛行。的这一时期主要是借猿猴的暴躁好动或聪明伶俐等形象来讽刺或赞誉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了很多俗语成语,比如教猱升木,沐猴而冠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官方已经不再提倡猿猴信仰,但对于农业经济下生活及其不稳定,多灾多害的劳苦大众来说,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直到今日这种鬼或神的信仰是一直存在的。在周代礼崩乐坏之时,

7、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提倡小国寡民,亲近自然等一类的学说,远古的泛神论和对猿猴的崇拜更换面目重新出现,主要表现为一些对于修道和仙人一类的道教学说中关于猿的描述,比如这直接影响了后来明清文人从追求自由的角度认同民间猿猴崇拜并加以改造。不过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同于早期社会的自然崇拜的,而是更加接近于当代都市人对于城市环境不满而想亲近自然的心态。到了秦汉以后,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确立,文人士大夫都有失意之时,在这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同于神鬼崇拜、客观记录、群众看法和修道成仙,文人开始赋予猿猴以文学意义,往往因为

8、哀伤的猿啼而把猿当作一种凄凉的意象。同时文人们也与平民百姓一样借用猴子来比喻描述评论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另外也是因为官僚制度,人们开始从谐音的角度来赋予猴“封侯”的含义。这种文化主要存在于一些视觉艺术如绘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