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

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

ID:42647990

大小:139.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9

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_第1页
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_第2页
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_第3页
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_第4页
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类型及功能的新视界长安大学徐玉臣提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古学语法隐嗡理论为基础,以新的视角探讨名诃化的生成机制、矣型及人际功能。研究发现,以其巨大的可扩展性而成为缓解语义潜勞压力的名刃化根源于语法隐喻过程中的级转移和结构构型转移。除■了备受关注的过程(动饲)和特征(形客词)的名词化之外,小句的名词化、环境成分的名词化、连词的名词化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名词化形式,其内部语法结构榔有各自的特点。就其功能而言,名词化徐了实现语篇功能,还诠释人际功能,这种语古现象的逸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话语基调的駁动。•本丈为国家社科基会项目“科技语篇中语言评价系统研究”成果之一,

2、项目编号:06XYY013o1.引宫名词化现象引起学界关注始于20世纪初。洪堡特很早就注意到名词化现象;Jespersen(1924,1937)把名词化纳入到他的分析句法框架中进行分析。此后,名词化研究的专著也陆续问世(Lees,1963;Vendler,1968;Zucchi,1993,Heyvaert,2003)o语言学不同流派对名词化都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见范文芳等,2003;刘国辉等,.2004;朱永生,2006),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名词化的概念、类型,而上升到语篇层面。然而,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就名词化的类型研究而

3、言基本上限于过程(动词)和特征(形容词)的名词化方面,对名词化的小句、环境成分及关系词的名词化讨论很少;同时,对名词化功能的探讨似乎也只局限于语篇功能,而人际功能的探索十分不足。本文拟就此两方面做一探研。2.概念界定及理论定位名词化概念虽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实质基本一致。Matthews(2000:244)把名词化界定为“名词或行使名词短语功能的句法单位从其他任何单位衍生而来的过程”。这与Halliday(1994:41)所给的定义相似:“使得一个成分或一组成分在句中发挥名词性短语功能”的结构特征。Quirk等(1985:1288)把名词化具体化为“一个和句子的谓语系统

4、地对应并且拥有一个和相应动词形态上相关的中心名词的名词性短语”。Heyvaert(2003)强调名词化的功能构型,其中包含外部的综合性功能和内部的分析性功能(即内部结构形式)。显然,Quirk等的界定较为狭窄,只注意到动词转化为名词这种现象。Matthews把可转化为名词的可能性扩大到其他句法结构,这与Halliday的界定一致。这些界定的共同点在壬:1)名词化结构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组词构成的结构;2)这种结构在句中发挥名词功能;3)名词化概念是一个“过程”和“结构”的统一体,以“过程”为手段,“结构”为目标。名词化有着不同的理论定位。在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中,名

5、词化有比较明晰的分类,这种语言现象被视为由一系列的心理操作产生的结构,反映深层结构的特征。随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被取消,有的研究者开始运用“最简方案”理论解释名词化现象,如Bouchard(1995)认为,心理动词的名词化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确认所有格的意图特征。但由于其生成机制的不规则性,这种语言现象只能从词汇意义上解释(范文芳等2003;刘国辉等2004)0认知语言学认为名词化是一种突显概念的过程,是将动态的动作变为静态的事物。Langacher(1991)把名词化分为三种,即词汇名词化(lexicalnominalization)、动

6、形名词化(gerunditivenominalization)以及句子名词化(sententialnominalization)o通过研究名词化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变化、迂回表达以及可预测性等几方面的问题,Langacher认为,名词化现象存在一定的规律,有不同的模式就具有不同的能产性,名词化的形态与语义之间存在不一致问题,有些名词化的语义可能超出形式规则的预测。系统功能语法把名词化置于语法隐喻中研究,把名词化看作由一致式向非一致式(即隐喻化的形式)转换的显著途径,因为隐喻化的总体趋势足“物化”,表现为大多数的转换都是转换成名词结构。3•名词化的生成机制系统功能语盲学把语

7、言系统分成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语音层三个层次,相邻层次之间存在着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词汇语法层体现语义层,这种体现关系有两种形式,即一致式和非一致式。所谓“一致式”,是指“语义和语法两个层面最初共同进化而产生的那种关系模式气Halliday,2007:75),即诠释概念功能的及物系统过程成分中,参与者由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体现。过程本身由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动词体现,环境成分由介词词组体现,逻辑关系由连词体现,这样,词汇语法层和话语语义层之间在原始语法意义上保持一致。这是一种无标记的模式。然而,语言的不同层面之间存在张力,语义潜势给词汇语法层以巨大压力,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