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

ID:42659331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9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_第1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_第2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_第3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_第4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激活教材,激活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于春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而数学本身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小学数学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生活原形”。基于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突破数学教材的框框束缚,从学生周围的工厂、农村、社区,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入手

2、,贴近学生生活找数学,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更有亲切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即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一、让教材变“脸”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地发挥提供了保证,教材不仅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分析和调适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替换例子等,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贴近生活。1、让数学课题情趣化。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将课题变为《我认识的新朋友》;教学长度单位时,将课题变为《长长短短》;

3、教学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情景,让课题变为《新年联欢会》;教学元、角、分的练习时,将课题改为《小小售货员》。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拉近了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有用。2、让数学内容生活化。捕捉生活现象,使导入情景化。如在教数学百分数的应用引入新课题时,多媒体出示:3月12H,得知植树成活率98%,你知道成活率98%是什么意思吗?这贴近学生世纪的情景,大大激活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同样。我们可以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对例题的事理进行改组、变换,使例题教学更有亲切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4、,从而达到共鸣。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例1吋,教师将体育达标事理转换:教师出示一支粉笔,介绍这支粉笔可以写300字,然后板书:“百分数应用”,问:“写了几个字?”“可捉什么问题?”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自然引出例题:“一支粉笔可以写300个字,已经写了6个,用去百分之几?”又如教列方程应用题时,教师出示电话账单,让学牛思考,讨论、编题:王芳家五月份市内电话费49.1元,按规定,月租费15元,每打一次电话,计费0.11元,王芳家五月份共打了几次市内电话?把学生引入熟悉的情景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入探求新知。3、让数学应用实践化。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

5、在教学中,注意把从生活中抽象出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这样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人民币的知识”时,先通过学习讣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但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而应该把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生活。教师可让学生这样实践操作:各小组2人做换钱游戏。如一张五角可换几张一角的,一元可换几张2角的……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就会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让课堂“动”起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

6、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科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获得数学经验和知识的真实情境,体验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为此,就要求教师让数学课堂“动”起来。1、开展数学系列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向。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设置多样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实践和交流机会,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

7、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二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时,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一次“缝纽扣”比赛,在规定的吋间内,看谁缝纽扣的技术高,谁就是班里的小能手。让学生理解在单位时间内工作量的含义。在教学新课时,组织学生缝纽扣活动,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折叠、测量、比较等系列活动中,掌握半径、直径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可引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在倒水或倒沙的操作中理解、验证,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教学“两位数

8、加一位数(进位)”吋,根据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