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预防

食物中毒的预防

ID:42662121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食物中毒的预防_第1页
食物中毒的预防_第2页
食物中毒的预防_第3页
食物中毒的预防_第4页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的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食物中毒的预防玉田中学刘自强2011年11月9日一、食物中毒的分类引起食物中毒的物质,称病源物质。由于引起食物中毒的病源物质多种多样,因而将食物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植物性自然毒中毒、动物性自然毒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等类型。(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凡是吃了含有致病量的病源菌的食物,或吃了含有细菌产生的致毒量的毒素(内毒素或外毒素)的食物,以及同时吃了一定量的病源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都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吃了被污染的肉类食物或淀粉类食物。这些食物营养丰富,水分较多,加上适宜的气温,这些都是病源急剧增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形成细菌性食物中毒

2、。如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等,均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二)植物性自然毒中毒辣凡是吃了因种植、贮存或加工4工不当,而未去掉某些含有天然毒的植物性食物,以及误食了形似植物性食物的有毒植物或由它的花粉酿成的蜂蜜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称为植物性自然毒中毒。如毒蕈中毒、白果中毒和发芽马铃薯中毒,都属于植物性自然毒中毒。因为在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幼芽以及毒蕈中,有各种甙类,如葡萄糖甙、皂甙(俗称皂素)和生物碱以及其他有毒物质。(三)动物性自然毒中毒凡是吃了贮存或加工烹调方法不发,不能除去某些含有天然毒素的动物性食物,或是吃了某些动物的有毒组织

3、器官,以及由于吃了有毒的藻类而使体内含毒的水生动物,当我们再吃了这种动物也能引起食物中毒,这类中毒称为动物性自然毒中毒。如麻疹性贝类中毒、河豚鱼中毒、鱼卵中毒等均属于动物性自然毒中毒。(四)化学性食物中毒凡是吃了被农药、金属毒物及其他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或吃了因贮存或制作方法不当,而生成了有毒化学物质的食物的及误食了形似食物的药品和有毒化学物质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均称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如农药中毒、铅中毒、锌中毒等都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五)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凡是吃了被毒霉菌污染并在其中产生了致病量毒素的植物性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均称为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如霉变甘蔗中

4、毒。4食物中毒有很多症状和食物过敏症相似,因而容易混淆极易误诊。为此,一定要将食物中毒和食物过敏症加以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食物中毒的对象是无限定的,凡是摄入达到了中毒量的毒物,都可能引起中毒。而食物过敏症的对象是有限定的,只有具过敏反应的人(一般有食物过敏史),摄入了某种过敏食物(过敏源)才会发病。发病症状与摄食量的关系各不相同。食物中毒的症状与摄入毒食的量有明显的正比关系,即摄入毒物量越大,中毒的症状越重。而食物过敏的症状与摄入过敏源食物的多少却没有这种正比关系,即摄入过敏食物的多少,不决定过敏症状的轻重。决定过敏症状轻重的是过敏者的体质,对过敏食物的敏

5、感程度。敏感度高的人,即使摄食量少,过敏症状也会严重。这些是食物中毒症与食物过敏症的重要区别。二、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般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在日常生活中,因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即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多见。4讲究厨房的卫生,妥善保管好食品,避免苍蝇叮爬。加工食品的生熟器具要分开,尤其是加工熟食和凉菜的刀、板、盆等用具,不能与加工生鱼、生肉的器具相混用。剩饭剩菜在天气炎热时容易腐败,越是营养价值高的鸡、鸭、鱼、肉,腐败变质以后,引起的食物中毒越严重。放在冰箱里的食品,也难以保证不腐败。放在冰冻层的食品,肉类只能保

6、存10-20天,蔬菜则更短些,当出现停电或其他技术故障时(人们有时不一定发现),冰冻层的食品解冻后也会腐败,继续供电时,食品又会冷冻,这样食品中存在的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在冷冻的环境中会很好地保存着(有不少已腐败的水产品就是这样),人们进食这些食品,也往往容易发生食物中毒。预防食物中毒还应注意:(一)勿喝隔夜的白菜汤(二)食馊饭菜会中毒(三)长醭的酱油、醋不能吃(四)食用变质油中毒(五)防止喝豆浆中毒(六)防治蘑菇中毒(七)防止果菜中农药残留的危害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