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

ID:42670105

大小:29.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_第1页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_第2页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_第3页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谢逊冰)摘要:当前广大中小学校运用量化管理,班级量化考核在中小学管理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随机的1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广大学生普遍表示了对于学校实行量化管理的理解,但同时也认为班级量化考核存在着诸多弊端。通过对班级量化管理的重新审视,本文提出了学校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应进行“以人为本”的非理性管理以及若干对策。关键词:量化管理,班级量化考核,人本管理,非理性管理一、问题的提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科学地实施目标管理,有助于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做好量化管理是保证学

2、校各项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量化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班级量化考核应用于我校学生管理中,运作了三、四年,貌似风平浪静,这样那样的问题接却二连三地出现,如突发事件不断出现,量化得高分的班级的班风、学风却不尽人意等,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在不断地反思,是量化考核制度本身有问题?是管理者在实施时走进误区?还是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呢?为此,笔者对11个班级随机的110名在校技校生(其中男生42人,女生6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有70%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对个人进行各项考评。班级对卫生、出勤、纪律等项目严格要求,87.27%的学生认

3、为最主要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表明了广大学生对于学校实行量化管理的理解。2、有67.27%的学生对“学校实行量化考核评分细则有助于自己的个性发展”持肯定态度但认为不够全面,而14.55%的学生认为学校实行量化考核对自己的个性发展没有帮助。3、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中,26%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各项考评是不太必要或没必要的。作为学生,如果学校不实行德育考核评分细则,认为自己“完全能”做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占30.91%,认为自己会“尽力自觉遵守”的占61.82%。4、我们发现还有57.27%的学生认为量化考核需要修改,42.73%的学生认为纪律方面的考核最不合理。实行班级量化考核

4、后,超过一半(58.19%)的学生感到容易被扣分。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如果我们知道目标,目标管理是有效的。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目标。追求考核上的量化指标,而不是目标的明晰一致,这是量化的误区。”当前广大中小学校在运用量化管理的过程中,对教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确地分析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者认清问题,并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二、班级量化管理在学生方面存在的弊端为了减少对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许多学校实行了班级量化管理,这样可以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

5、、更严格。然而,如果过分依赖量化管理,一味地追求精确,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则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一)不利于学生的行为自律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量化的基本形式是将学生行为规范分成四大模块:常规模块、升旗模块、宿舍模块和奖惩模块。每个学生每一学期初赋予100分作为底分。每一模块都有细项的要求,每一细项都赋予相应的分数,学生每违反一项就扣掉相应的分数,在一阶段结束后学生所得分数总和就是他这一阶段表现的终结性评价。目前,我校实施班级量化考核是以减分为主线,每一个学生都期望能获得好的评价,然而要想得到一个好的评价,就必须保证不违纪。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么三种现象:现象一:有些

6、学生坚持出满勤,但人在心不在。有了100分的分底,对加分欲望并不强,参加其他活动的动力锐减。这样即使考核得满分,但人得不到发展。现象二:有些学生平时懒懒散散,经常被扣分,等到操行分剩70分(黄色警告)时才补救---争取加分。然而,加分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外向开朗型的学生获得加分的机会始终多于内向型的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表现又一般的学生,加分的大门是半掩半闭的,而减分的无形棒紧箍着他们。日积月累,心里的不满和压郁总会爆发。所以,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现象三:有个别学生自暴自弃。技校的学生中有一小部分是奉父母之命来度过未成年期的,这类学生因目标不明确容易自暴自弃。在调查中42、73%的学生认

7、为量化考核中的纪律方面最不合理。在学生管理中,纪律的评定是最具弹性的,用具体而固定的分值实行减分,学生的行为既达不到自律反而有负面影响。因为在以人的行为表现作为量化的内容时就忽视了人本身的需要和兴趣,必然会影响自律行为的形成。由此看来,我们的班级量化考核制度本身的制定值得反思,特别是底分的设定及加、减分方面。底分设定为100分还是60分好?以加分为主线呢还是以减分为主线?哪一种既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有效地实施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