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ID:42697399

大小:9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0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1页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2页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3页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4页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39章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人和哺乳类动物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以适应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发热是人体在受到外源性致病因子(如病原微生物或某些非生命物质)侵入时所产牛的防御反应的一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牛理过程,需要神经、免疫以及内分泌等系统的参与。目前国内学者多认为,口温高于37.3°C,肛温(直肠温度)高于37.6°C,或一日体温变化范围超过1.2°C时,即称之为发热⑴。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征候群乞一,其病因复杂、多样。虽然多数发热病人病情较简单或具有自限性,在诊断和治疗上并无多大困难,但对于一

2、些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即使在医学科技已获得迅猛发展的今天,亦缺乏简便而特异的鉴别诊断手段,成为内科学领域的难题之一。本章旨在讨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疑难病例的常见病因及其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历史回顾]1868年,CarlReinholdAugustWunderlich通过对约25000人进行的大约100万次的腋温测量,发现体温可随着昼夜的变化而波动,并提出人体的止常体温为37.0°C[2]o此后,将37.0°C作为人体正常体温的概念沿用了很长时间,甚至至今仍有许多临床医生将其作为划定正

3、常体温范围的界限。现代研究证实,人类的“正常体温”界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概念,除因测量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外,还存在着性别、种族等差异。Mackowiak等对148例健康人进行了700次基础体温(口温)的测量,发现其温度范围在35.6°C〜38・2°C,平均36.8±0.4°C;女性的平均口温较男性高0.2°C,黑人平均口温较白人也略高(约0.1oC)[3]o女性体温还可随性周期而变动,月经期及月经后的前半期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而排卵后至下次月经来潮期间体温可升高0.3〜0.6°C;女性在妊娠期体温也较平时为高。正常人肛温36.9°C

4、〜37.9°C,口温平均比直肠温度低0.3°C~0.6°C;腋温平均比口温低0.4°CO此外,人类体温还具有昼夜波动节律性,清晨6时左右体温最低,午后4~6时体温最高,昼夜波动范围可达1°C左右[4]。因此,在判定病人是否发热时,应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并与其以往的基础体温资料作对照,避免机械地套用某一所谓的“正常值范围”。1961年‘Petersdorf和Beeson首次对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作了如下定义:持续发热3周以上,体温数次超过38・3°C,住院1周以上尚未获得明确诊断者[5

5、]。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有学者对这一经典的FUO定义作补充和修改,根据发病人群、发病条件以及病因分布规律等的不同,0前国外有学者将FUO分为以下4种类型:经典FUO、医院内FUO、免疫缺陷性FUO以及HIV相关性FUO(定义见表139—1)[6]o而目前国内对FUO尚无统一的定表139-1四种不明原因发热(FU0)的定义分类经典FUO医院内FUO免疫缺陷性FUOHIV相关性FUO仍未确诊体温〉38・0°C,持续3天以上,入院时无发热且不处于潜伏期免疫缺陷患者体温〉38.0°C,持续3天以上,细菌培养48小时以上为阴性HIV感染

6、者体温〉38.0°C,门诊病人持续3周以上,住院病人持续3天以上义,多数学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如下定义:持续发热2~3周以上,体温数度超过38.5°C,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发热的病理生理]人体的热量主要来口于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食物代谢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ATP,另约50%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以维持正常体温。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场所是骨骼肌和肝脏等内脏器官,在运动或疾病伴有发热时,骨骼肌更是产热的主要场所,而寒战是骨骼肌产热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约90%的热量通过辐射、传

7、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失。如果这些部位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功能障碍,即可导致发热,属非调节性体温升高,又称过热(hyperthermia)o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剧烈运动、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等,可导致产热过多,而广泛的皮肤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可导致散热障碍。除这些情况外,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属调节性体温升高。人类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以维持体温的动态平衡。现已证实,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前下丘脑(preopticanterior

8、hypothalamus,POAH),下丘脑的前部和视前区一带存在着密集的温觉感受器和少数冷觉感受器,产热和散热反应均可由刺激这一部位而引起,而下丘脑后部可能是对神经“情报”加以整合处理的部位,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功能,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