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点总结

初中语文考点总结

ID:42697634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0

初中语文考点总结_第1页
初中语文考点总结_第2页
初中语文考点总结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考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常见考点归纳一.修辞手法:这句话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并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句了分析含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参考格式?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喻成—,生动形彖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比拟(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Z情。•排比:参考格式:兼顾描写対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表达了作者之情。语调鏗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

2、现力。•设问(目前多见于说明文):参考格式: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引出/强调,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反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夸张:强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卬彖,表达效果突出。•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句子表达的情感)•对偶•对比(修辞,表现手法)•双关•顶真・通感二•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1、对比包括烘托(红

3、花衬绿叶,烘云托月,众星捧月)、反衬(以反衬正,以有衬无,以动衬静,以虚衬实。正反对比。抑扬褒贬对比)。作用:都使文章主旨表达更加鲜明。2、托物言志、借物喻义、象征作用:含莆委婉地表达中心。3、设置悬念作用: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三.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一般来说,散文以记叙为主,但同时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⑴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⑵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⑶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沆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四.(一)某

4、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屮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吋,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牛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5、,,,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冇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吋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打事实不符。(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五)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叔类文章:回答清築(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冋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榕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

6、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4•表达主题:本文通过叙述了,表达了。四.常见问题1・词语语境义分析法:XXX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2•神态描写作用分析法:此处通过(词语),牛: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的性格(品质)。3.人物形象概括法:通过xx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4•心理/动作描写分析作用法:运用了心理(动作)描写,写出了,生动地刻画了(体现了)(某种性格、精神、思想或者情感)。5.对比论证作用分析法:运用对比论

7、证的方法,将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6.词语能否删去分析法:不能删去。该词写出了,表现了……(作用),如删去,则不能起到的作用。7•景物描写常见作用: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突出主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感情基调等。答题模式: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了(衬托了、交代了、表现了)。(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屮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8、。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