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教案

长亭送别  教案

ID:42709578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0

长亭送别  教案_第1页
长亭送别  教案_第2页
长亭送别  教案_第3页
长亭送别  教案_第4页
长亭送别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五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之“执子之手”教案长亭送别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体例特点。2.探讨并自主概括出作品中崔莺莺的形象。3.体会曲中蕴含的人物情感。4.了解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教学重点: 读顺曲词,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情感,了解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时数: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和班级教学步骤及内容引导朗读课文中的曲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第二课时教学时间和班级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离别,总是让人黯然神伤。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离别的诗词歌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一首《雨霖铃》

2、,曲尽了离愁别恨。(齐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又是清秋,又见长亭,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用戏文为我们演绎了离别时分的百转愁肠。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西厢记》节选《长亭送别》,一起走入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情感经典。二、整体感知。1.剧情概括(结合教材注释):《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元杂剧的压轴之作。那么,它的剧情是怎样的呢?在普救寺,风流倜傥的书生张珙和具有倾国倾城之貌的贵族小姐崔莺莺不期而遇,一见钟情。后来,悍将孙飞虎要抢夺莺莺做压寨夫人。情急之中,老夫人当即就许下诺言:谁能从虎口救出莺莺,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于是,张珙

3、赶紧请来自己的八拜之交的好友武状元杜确帮忙,杜确一举击退贼兵。可是老夫人临时变了卦,她说“我堂堂相国府,岂能容你一个白衣女婿?我看算了,你们俩就以兄妹相称吧。”这下,气得张珙生了病,莺莺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又怨又恨的。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张珙弹琴向莺莺表明自己的心曲,后来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两个人居然私下结为夫妻,使老夫人十分恼怒,拷问红娘严加追究。虽然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于是情急之下又支一招,她说“咱三代不招白衣女婿,我看张珙你还是进京赶考吧”。崔张的爱情遂面临新的威胁和波折。我们这出戏的背景就是这样,“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样一对相爱的人就

4、要在十里长亭告别了。2.你觉得崔莺莺这个女性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勇敢、叛逆、追求自由的爱情等等3.7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但这些感情的表现在《长亭送别》中有个特点,崔莺莺所有的勇敢叛逆对自由的追求全部是用一样东西来表现的,这样东西就是眼泪,在长亭,崔莺莺就是用眼泪作为酒,用离愁别恨作为菜,为张珙谱写了一曲特别的送别宴。这叫“满纸莺莺泪,珙解其中味”。所以我们这节课着重探讨崔莺莺泪光中所蕴含的离愁别恨,来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三、赏析品读引导问题:①崔莺莺在什么场

5、合下流泪?②眼泪表达了崔莺莺什么样的情感?1.[端正好]①朗诵:一生读,师读,齐读。②描绘了哪些意象?景物的特征?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明确:通过对碧云天、黄花地、南飞雁、霜林这些具有萧条、冷落特征的暮秋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女主人公痛苦压抑、沉郁忧伤的心情。“泪”:比喻。早晨阳光照射在树叶上露珠的闪烁、晶莹,如点点泪光。女主人公心中之泪外化成景物之泪,景物之泪又反过来强化了她的心中之泪。③学生再读。明确:崔莺莺眼泪之一场合:送别路上感情:悲愁(泪中见愁)2.[朝天子]①朗诵:齐读。②崔莺莺此刻端起酒杯,说明是在什么场合之下了?她有何感受?明确:饯别宴中,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夸张、对比)为何有此种感受?明确:“多半是相思泪”(比喻)愁从心起崔莺莺愿不愿意张生去赶考?明确:“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和爱情相比,功名不值一提,由此可见,莺莺并不愿意张生去考状元。既不愿意,为何又要送张生去赶考?明确:根据上下文,可以看出,酒宴同坐的还有谁?老夫人那莺莺对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样感情呢?明确:“恨塞满愁肠胃”恨母亲什么呢?“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逼迫张生去考状元“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使自己夫妻分离,遗恨绵绵那么按照常理来说,一个母亲又怎么会置女儿的幸福于

7、不顾呢?明确:古人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世俗的婚姻观念如此,因而崔莺莺的母亲也不能例外。现代报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最近2010年的这类事情有: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大婚,嫁给了平民小伙子韦斯特林,也是轰动一时的新闻。我们如今也还能看到这些报道,说明我们心中还存在着传统的婚姻观念,不然这些报道就没有必要写出来了。现在的时代已经是个宽容的时代了。那么想象一下,在《西厢记》的那个时代中,崔张二人的结合能够被世俗所接受吗?所以,崔莺莺所怨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母亲,更是那个时代的世俗的婚姻

8、和名利观念。明确:崔莺莺眼泪之二7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