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ID:42718438

大小:8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1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变化的量教学设计阜南县苗集镇孙庄小学沈艳二O一七年五月变化的量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变化的量”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重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电化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体会什么是变量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3、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

2、题)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互相关联的变量。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三、观察表格,感知变量。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3)请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2、说一说。(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2)我发现()随()的减

3、少而减少。3、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小结: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四、通过读图,感受变量。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3、读懂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

4、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4)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小结:请说说骆驼的体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五、建立模型,感悟变量。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即气温h=t÷7+3。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小结:用语言表达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六、观察与思考1、播放课件。2、巩固师:在生活中还有很

5、多象这样互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你们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应肯定)师将学生举的一些例子板书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在这几组互相关联的量中,哪些量可以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来表示?路程正方形周长边长购买数量总价行驶时间3、练习请说说哪两个变量是互相关联的?在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中,哪些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1)人的身高与体重(2)人的长相与身高(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4)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5)每袋米重50千克,米的袋数和重量.七、教学小结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

6、量的变化而变化,八、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学生的能力差异往往会影响到其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个性不同往往会使其关注的焦点不同。为了能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最熟悉生活中提取创设了“一个人从婴儿——幼儿——儿童——成年的成长变化”情景,通过播放课件、观察、用手势表示人的身高和体重变化情况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理解变化的量,体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互联系、变化的量,为学生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好了铺垫。接下来出示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第一幅情境图,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认识到表中的年龄、体重

7、都在发生着变化:小明的年龄增长时,体重也在增加,在学生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后试着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变量关系,使学生再一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综上所述:这节课中处处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际上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已经有许多学生表现出惊人的自学能力。教授知识是给学生一条条的鱼,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则是教学生钓鱼。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的学生拥有了钓到更大的鱼潜质,这就是我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