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学案

《泪珠与珍珠》学案

ID:42726057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1

《泪珠与珍珠》学案_第1页
《泪珠与珍珠》学案_第2页
《泪珠与珍珠》学案_第3页
《泪珠与珍珠》学案_第4页
《泪珠与珍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泪珠与珍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册第三单元学案编辑:叶新旺校对:徐敏12、《泪珠与珍珠》一、作者简介  琦君,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7年生。早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是著名学者夏承焘先生的高足,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1949年赴台后埋首文学创作,成为名重一时的作家。琦君以“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风范著称,文风典雅祥和,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发委婉曲折的情怀,可谓“哀而不伤,怨而无诽”。 琦君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晚年移居美国,至今健在。与台湾同代女作家林海音为台湾当代女作家双璧。琦君写母亲是一绝,她描

2、写的母亲详细却不失笼统,在琦君的一生中母亲在心目中所占的地位绝对是无人能及。《橘子红了》就是根据父母亲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橘子红了》是琦君偶尔为之的一篇小说,主题与她多篇散文相同——旧社会中“封建家庭”牺牲者,弃妇的一首挽歌。大伯在外当官娶了交际花的姨太太,从此伯妈在乡下就守了活寡。大伯无子,为了挽回丈夫的心,伯妈擅自替大伯娶了个贫家女秀芬做三姨太,做为产子的工具(这种怪事中国旧社会时有所闻,在别的国家则匪夷所思)。大伯回到乡下,并与秀芬圆了房,可是匆匆地又走了,自此后,给伯妈的家信中,只有“秀芬均此”4个字,于是家里又添了一个弃妇。二、思考与讨论1、课文前五段中

3、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2、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写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悟到了什么?3、从文章的前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也已体悟到人生的境界。那为什么文章还要写“观音流泪”“基督徒涕泪交流”的情景呢?5第三册第三单元学案编辑:叶新旺校对:徐敏4、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5、琦君是1949年到台湾的。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

4、与日俱增了。”在文章中这份情感是怎样体现的?三、拓展升华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泪珠都是珍珠呢?     ①有的眼泪代表着骄傲与幸福;   ②有一种眼泪,代表着生活的艰辛!(遭受罕见旱灾的农民欲哭无泪)③有的眼泪代表着悔恨 ;   ④有的眼泪代表着无助;   ⑤有的泪代表着一种渴望;    ⑥有的泪代表着生离死别;⑦有的眼泪是为遗憾而流;⑧有的眼泪因为对生命的热爱而流。明确:不是。唯有蕴含着人类真、善、美等情感的泪珠才是珍珠。四、活动体验泪珠晶莹透亮,浸润着每个人的欢喜、悲伤、忧愁和痛苦,你一定也有过最动情最令你难忘的流泪体验吧?试用精彩的语言向同学们描述你的深刻感悟。

5、5第三册第三单元学案编辑:叶新旺校对:徐敏《泪珠与珍珠》同步练习班级考号姓名得分一、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牡蛎mǔ郁结yù自诩xǔ田园荒芜wúB虔诚qián颔首hé砧板zhēn罪孽深重nièC祈祷dǎo分泌mì琦君qí冥顽不灵míngD笨拙zhu6鞭笞chī耶稣sū芸芸众生yún2.下列各组同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疲惫禀告庐墓郁结颠来倒去B上溯别致罪蘖意蕴奥尔柯玛C睿智祈祷端祥阑珊芸芸众生D真挚优患温厚慈悲田园荒芜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女排教练陈忠和虽因当年让球事件而备受争议,事实证明他的

6、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是毋庸_______的。②对一个事物,我们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它,而应该探人了解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之间_______联系。③运用市场机制,我们_______指望行政机关的仁慈,仅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劳务公司也会积极地为外来民工追讨工资A质疑互相不妨B质疑相互不妨C置疑相互不必D置疑互相不必4.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B在这次会上,他们摆出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对方那些所谓“意见”无稽之谈。C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

7、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D这个装修公司的施工队确实不一般,无论什么样的房屋,经他们一装修,都能蓬荜生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外国经典诗歌不容易翻译得好,他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B有人认为,近两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试题仍是沿袭了以往的给材料作文形式,其实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5第三册第三单元学案编辑:叶新旺校对:徐敏C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所决定的。D今年我省高等院校招收的自费生,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多的一年。二、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8、1.作者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