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

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

ID:42729962

大小:18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1

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_第1页
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_第2页
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_第3页
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_第4页
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讲_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史马艳芬东北师大教科院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一)教育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社会生活教育(二)教育特点1.教育权利平等2.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3.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4.教育是极端原始的二、夏、商和西周的教育(一)学校的产生1.氏族公社末期的学校萌芽(1)成均之学。“成均”是乐师专门作乐的地方。(2)虞庠之学。“虞”指敬养老人的地方;“庠”是饲养牛羊等牲畜的场所。2.夏代的学校雏形“庠”------养奴隶主贵族的“国老”和教育他们的后代。“序”-------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练习骑射的地方。“校”-------“校者,

2、教也。”“校”同“序”一样,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3.商代的正式学校“庠”--------从前代承袭下来,以养老为号召,进而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序”------从夏朝承袭下来,既保留了军事体育训练的旧形式,又增添了学习礼乐的新内容。“学”、“瞽宗”------前代所没有的一种新型教育机构。起初是乐师的宗庙和祭祀的场所,后来逐步变成商朝奴隶主贵族子弟专门学习礼乐的学校。二、夏、商和西周的教育(二)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体系2.学校课程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西周学校体系国学乡学塾——闾庠——党序——州校——乡大学

3、小学天子所设(辟雍)诸侯所设(泮宫)贵胄小学一般小学二、夏、商和西周的教育(三)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学在官府1.官吏兼教师2.典章做教材3.宫廷设学校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官学衰废与私学兴起1.官学衰废首先,“乱世则学校不修”,王室的衰落是其最直接的原因。其次,“不学无害”是贵族们普遍的思想,且影响及大夫。再次,官学中的制度与教育内容脱离了当时的实际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官学衰废与私学兴起2.私学兴起(1)私学产生的原因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是私学产生的社会原因。第二,士阶层的出现和“文化下移”是私学兴起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

4、盛行尚贤风气。第四,奴隶制官学衰废。(2)私学的特点第一,自由讲学,学有所宗。第二,面向社会招生,打破入学身份的限制。第三,教师教学以指导学生自学和组织研讨为主。第四,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第五,私学教学往往无固定的场所和组织形式。第六,私学在管理上政教分设。第七,师生关系由政治上的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师生亲密平等关系。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官学衰废与私学兴起2.私学兴起(3)私学产生的历史意义第一,私学的产生与兴起,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第二,私学的产生与兴起,是对西周旧教育制度的否定。第三,私学的产生与兴起,为当时各诸

5、侯国培养了大批具有各种专长的学者、教育家和政论家。第四,私学的产生与兴起,繁荣了我国的教育事业,这种私人办学的形式一直保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之中,有力地刺激和辅助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五,私学的产生与兴起,使各种思想都可以自由地在私学内传播和争论。第六,私学的产生与兴起,使官师从此分离,教师成为社会中可以自由选择的独立职业,使教育摆脱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办学体制。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二)百家争鸣与稷下学宫1.百家争鸣:儒、墨、道、法、阴阳、农。特点和意义:首先,各学派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提出不同的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主张,而非脱离

6、社会现实架构在空想之上,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其次,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颇丰,并对后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第三,“百家争鸣”以各自所创立的私学为依托和主要阵地,促进了私学的进一步壮大,确保了私学教育从此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成为官学的良好补充,并在这一时期承担起教育的重任。第四,各个学派同时也是不同的教育团体。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二)百家争鸣与稷下学宫2.稷下学宫(1)产生的原因:①经济因素首先,齐国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和繁荣给稷下学宫的创办提供了较高的经济基础。其次,齐国生产关系由奴隶制完全变革为封建所有制,为稷

7、下学宫的创办创造了社会条件。②政治因素(符合政治需要)③养士因素(2)办学特点:①尊师重道②兼容并包③百家争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